中宏网山东12月31日电 12月27日上午,“信耀齐鲁会客厅”访谈栏目启动仪式暨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高端访谈活动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举行。活动旨在深入探讨信用如何赋能山东高质量发展,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示美德山东信用山东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传播信用文化,提高诚信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山东美德信用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活动现场,第一期“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对话同步开启。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金信用处处长魏淑平作为此次活动的特邀嘉宾,围绕“打造城市信用品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以下是文字实录:
魏淑平: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信用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全面打造“诚信济南”城市品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多次通报推广济南市信用工作经验做法,2021年10月,济南市以第1名的成绩获评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2022年以来,济南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前10,年度平均排名位列全国第5。社会信用体系已经成为济南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软实力和硬支撑。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高效协同的信用工作推进体系。2015年,济南市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乡镇、村居“四维一体”的信用工作推进体系;建立了区县信用监测和信用重点工作评估机制,累计出台市级信用制度文件100余个,涵盖信用建设全部重点领域,通过建立完善高效协同的信用工作推进体系,推动全市信用工作有依据、成体系、见实效。
二是打造全覆盖的信息归集应用“一张网”。数据是开展信用建设的基础。我们开发建设了“信用平台、信用网站、信易贷平台”三位一体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获评“全国标准化平台网站”称号。“信用济南”网站开通5大类14项信用服务,日均访问量突破2万次。信用平台累计归集信用数据超过20亿条,与全市31个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提供信用查询服务超过2000万次,实现了信用信息认定、归集、共享、公开、应用全覆盖。
三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是开展信用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全市54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推行信用承诺制,310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涉企事项100%容缺受理。基于信用承诺的“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被国务院作为典型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35个部门、185个抽查事项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结合,“黑名单”市场主体占比从2020年初的0.9%,下降至目前的0.24%,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基本构建完成。
四是营造“信用有价,守信受益”的价值导向。便民惠企是开展信用建设的核心和方向。我们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打造一系列守信激励应用场景。比如,济南市“信易贷”平台——“泉融通”,通过市场主体信用数据画像为银行和企业搭桥牵线,目前已帮助7.2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贷1100亿元。再比如,我们鼓励引导全市各产业园区、特色商圈在管理中引入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拓展信用惠企措施,以信招商、以信留商、以信强商,力争培育一批省级信用管理典型园区、商圈,打造诚信消费环境。
信用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济南市将进一步统筹谋划,推动信用监管扩面、信用数据提质、信用融资增效、信用场景创新,为新时代“诚信济南”建设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