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3月18日电 山东职业学院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是省内唯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学校主动融入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大力推进专业群创新发展,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师资队伍、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产出系列高水平成果。学校城市轨道车辆技术专业群已建成为全国领先的专业群。
创新“双群同频、教学协同、跨岗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难题。一是专业群发展与岗位群变迁同频共振。针对新时代城轨企业对人才需求由“一技在手”到“一岗多能”的新要求,为破解传统人才培养注重单岗技能、缺少多岗协同能力培养的难题,专业群创立了“岗位复合导向、专业培养互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了“双群同频、教学协同、跨岗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校企协同开展教学研究。携手青岛地铁梳理新岗位群胜任力模型,提炼出胜任复合岗位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制定人才培养新标准,开发了“全岗必修+跨岗定向+素质拓展”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展素养贯穿的“单项能力—单岗位能力—复合岗位能力”三级递进、理实一体教学。三是实施“联合授课、轮岗轮班”教学组织模式。按照“跨专业、跨岗位”要求,以地铁公司正常运行场景、故障场景、应急场景的岗位设置及业务流程,校企双导师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班组内轮换岗位进行能力训练。
创建“人岗适配、智慧互联、场景演练”的智慧城轨实践基地建设范式,提供同类专业可借鉴经验。一是打造智慧城轨实践教学基地。联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宁波地铁、青岛地铁,梳理城轨运营企业工作流程,共同开发了对应轨道列车司机、站务员等20个初级岗位、10个中级岗位的模块课程数字化资源,覆盖FAO系统25个正常运行场景、故障场景、应急场景的在线虚拟仿真资源。二是建设FAO虚拟仿真在线云平台。对标济南地铁2号线真实环境、真实设备、真实岗位技能标准,部署线路真实LTE等通信设备,架设运营控制实训室、车控室、通信信号实训室、实训真车之间的数据链路,形成控制中心—车站—列车三位一体、群内各专业实训系统的智慧互联,实现了城轨运营各岗位互联互通、设备联操联控。三是组建班组开展场景演练。每学期设置专业群场景演练周,按照地铁公司在正常运行场景、故障场景、应急场景中的岗位设置,打破专业界限,将群内各专业学生依照岗位组建班组,在全岗位数字化平台上实施“角色扮演、岗位循环”仿真实训,培养学生全局性、系统性掌握各类场景的处置流程、岗位工作要点和岗位协作职责。在全系统综合演练平台上开展“跨岗协作、轮岗轮班”真岗实练,通过岗位间的配合,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创设“引高端、优结构、强技能”的新时代工匠之师团队建设路径,奠定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一是引进高端人才。聘请中国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郭锐、周勇担任专业群领军人才,聘请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多名企业专家作为产业教授,聘请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5名教授作为外籍专家。二是优化团队人才结构。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提升高学历人才比例。实施双师素质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至100%。组建150名企业技术骨干的兼职教师库。持续引进青年教师,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2:4:4梯队结构。加强双语培训,双语人才比例达到50%。三是强化教师业务能力。分层次实施校内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在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20名。实施“一师一企一项目”工程,送教师到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等企业开展实践锻炼,培养岗位实践能力。建设教育部教师实践流动工作站,选派教师50人次赴德国、新西兰等地参加境外培训,开拓团队成员国际视野。
创立“数字赋能、同步课堂、虚拟教研”的优质资源共享举措,扩大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一是坚持数字赋能。与青岛地铁、济南地铁共建高质量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新形态教材。与捷安高科共同开发轨道车辆技术线上双语数字化实训与考核平台、数字化实训教材、考核标准。二是创设智慧化教学环境。投资建设数字化全景教室,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多教室、多校区及跨校同步课堂学习。建设虚拟教研室,支持成员间协同共研共建课程标准、知识图谱等教学资源,开展远程听评课等教学活动。三是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20多门课程面向全国在校生、企业员工开放,受益32000余人次。精准开展东西部支援协作,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维护》等3门课程的“慕课西行 同步课堂”,共创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资源库建设。依托轨道车辆技术线上赛训平台,与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共建2届国际轨道交通训练营,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5个国家的208名选手按照同一标准在同一平台训练、竞赛,不断提升学生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