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初秋时节,暑热不减,行走在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举目皆绿、移步皆景,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同碧绿的波浪一般连绵不断,生机盎然的景象宛如一幅秀美的“海上森林”画卷。
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及其生境、红树林湿地鸟类为主的边境保护区,也是中国首个GEF(全球环境基金)红树林国际示范区。近年来,这里已成为海洋生物生殖洄游、候鸟迁徙、海洋动物觅食、繁殖和栖息的重要场所。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八桂大地展新颜”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感受防城港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守护“海洋卫士”红树林的生动实践。
走进保护区,一块被数百株不同种类的红树林幼苗围绕着,写着“江山镇中心小学红领巾育苗圃”的标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块标牌、这些树苗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连续35年保护红树林、守卫海洋生态环境的见证。”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黄祖鹏向记者介绍说。
“红树林素有‘海洋卫士’之称,在净化海水、保护海岸、防灾减灾、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黄祖鹏告诉记者。此前由于早期海洋开发比较粗放,村民发展养殖对红树林造成破坏,这片滩涂上曾经只剩下稀稀拉拉的红树林。在海水侵蚀下,海岸线一直在后退,土壤也快速流失,海风、海啸等对海边生活的居民产生了较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守护红树林、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从1989年起,江山镇中心小学创建“海上森林小卫士”少先队活动品牌,每年都会组织少先队员来到这里种植红树林、育苗培圃,并先后在这片区域打造“青少年蓝色教育基地”“红领巾红树林防护林带”和“红领巾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山镇中心小学在开展少先队保护红树林活动时,已不局限于植树。该小学还通过组建保护红树林巡视小队,带领少先队员不定期前往保护区开展巡视、清理泥土中的垃圾、解救被网困住的白鹭等。
站在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原本稀稀拉拉的海滩,已被红树林覆盖,此外还有桐花树、红海榄等18种红树植物。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这是“红领巾”们35年接力守护最好的见证。
如今,保护红树林早已不只是少先队员们在参与,这张生态环境“保护网”越织越密。
2017年,防城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红树林保护相关立法起草调研工作,为2018年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提供了重要参考,对规范红树林资源管理、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了法治在构建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引领性和保障性作用。
有法可依,让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更开阔。防城港市公安、林业、海洋、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保护红树林中的作用,共同守护红树林资源。防城港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司法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8月15日,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揭牌成立红树林司法保护修复实践基地。据悉,通过基地的协作机制,三部门将以联合巡察和法律知识宣传的方式,不断提升群众的红树林保护意识。
“防城港市法院将持续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充分利用红树林司法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平台,不断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增强环境资源保护合力,全面推进红树林修复及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工作,守护好边境红树林。”防城港中院副院长邓虹说。
“随着红树林种植面积的扩大,现在每年飞抵或途经的鸟类超过10万只,监测到的鸟类由187种增加到304种。”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科研科负责人汤乔告诉记者,多种鸟类成了保护区的“常客”,保护区宜不宜居,它们最有“发言权”。(记者 吴良艺 朱雨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