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0月18日电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山东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大力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日前,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信易+”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案例征集活动,最终确定优秀案例12个、典型案例23个,获评的优秀、典型案例通过中宏网山东频道集中宣传报道。其中,乳山市社会信用中心报送的《乳山市南黄镇探索“信易+”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获评典型案例。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老年人力资源供给和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对农村老人而言,以“子女赡养式”家庭养老为主,政府兜底、居家养老等只覆盖特定有限群体,商业化养老收费价格偏高,且受传统观念影响故土难离,空巢比例不断提高,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健康等养老问题亟需解决。南黄镇融入信用元素,创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让农村老人家门口幸福养老。
一、创新举措
(一)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养老服务载体
由镇党委牵头,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扩面、三年巩固”思路,每村至少补助2万元,按照“六有”标准建设暖心食堂,将每日至少提供一餐热饭确定为核心服务内容。同时,指导各村整合有养老需求老人土地建设互助养老基地。一方面,老人入股土地获得“保底+分红”收益。另一方面,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无劳动能力老人的子女在基地劳动获取积分,以积分享受养老服务,基地收益全部反哺暖心食堂。比如院后村,整合75岁以上老人土地建立养老互助基地,2021年每人每年土地入股合作社收益为1400元,获赠100积分,按用餐次数减扣积分,老人或老人子女通过参加晒粮等劳动每次积累1-5分,只要不低于60积分,可一直享受养老服务。村暖心食堂在31名老人就餐情况下,互助养老基地年收入正常维持暖心食堂尚有盈余。
(二)完善三项机制,构建积分养老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积分养老体系。一是积分设置和准入。综合考虑支部领办合作社和村级公益事业用工需求、暖心食堂运营成本等因素设置积分项目。同时,由各村结合本村各年龄段老人数量科学设定享受养老服务的年龄起点,提出老人享受相应养老服务应当满足的积分条件。二是积分累计和使用。积分累计设定五种途径,分别是参加村公布的合作社劳务或公益事业;为纳入村级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认领村级互助养老平台公布的个性化需求;向暖心食堂捐款;老人的积分可自行积累或接受子女捐赠。积分使用有两种方式,可用于日常积分兑换,也可用于积累达到规定年龄后享受村级养老服务,村民的净积分可由本村子女或村内指定受益人继承。三是积分采集和公示。村级成立互助养老信息采集小组,每季度末,以老人家庭为单位,将老人净积分及其子女积分情况张榜公示,常态化积分公示引导更多老人子女参与互助养老。
(三)制作一本手册,拓展养老服务外延
各村制作发放农村互助养老手册作为农村老人的“养老存折”。手册除记录积分获得、使用情况并指明养老服务内容与积分使用方式。老人可自主选择助餐、助医等基础服务和助行、助洁、助急等个性化服务。院后村农村互助养老手册规定,有外村亲戚来村短住,只要年龄达到条件,手册中积分充足,也可享受本村养老服务,打破了养老服务地域限制。冷家村养老服务准入年龄为70周岁,但如果年龄65-70周岁、60-65周岁的老人,个人积分分别达到200分、300分,也可到暖心食堂就餐,打破了养老年龄的限制。
二、取得成效
自推行“信易+”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以来,南黄镇不仅解决了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更有效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倡树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为持续更好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坚强保障,真正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一)优化积分获取渠道,增强基层党组织造血功能
在机械化、现代化农业背景下,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基本为轻体力劳动,年轻人因报酬低不愿干,报酬高了合作社利润低,用工难问题突出。南黄镇将信用积分渠道扩大到支部领办合作社用工,互助养老基地收益实行单独核算,老人从事轻体力劳动不取报酬取积分,村集体既节省用工成本又增加收入。院后村整合31名老人土地30亩,年经营收入7.2万元,暖心食堂年支出5.4万元尚有盈余。
(二)建立积分捐赠机制,倡树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南黄镇将“爱心+孝心”作为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倡导“赡养父母理所应当”理念。子女可将自身平时志愿服务积累的积分捐赠给父母及亲属,也可通过向暖心食堂捐款的方式为父母积分。积分捐赠机制将奉献社会与孝老爱亲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使爱心变孝心,两者相辅相成营造了浓厚的孝老爱亲氛围。
(三)建立积分继承机制,增进农村老有所养预期
各村制发的农村互助养老手册具备银行存折的类似功能,积分养老制度也纳入村级自治章程,手册累计的积分,村民既可积累用于达到规定年龄后享受村级养老服务,也可由本村子女或村内指定受益人继承。积分继承机制提高了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热情,真正让农村老人对未来养老既有信心又安心。
(四)建立信用互助服务模式,丰富村级养老服务功能
南黄镇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以暖心食堂、互助养老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是农村老人获取积分的主要渠道,整个积分养老体系则以村民间的信用互助为主题展开。村民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开展理发、洗衣、探望、代购、送餐等志愿服务,既为自己积分,又丰富村级养老功能,提高养老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