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2月31日电 12月31号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文生介绍相关情况。
据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前程,更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长远的国际竞争力。省教育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持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匹配度,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提高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
李文生说:“近3年,全省高校新增专业点1152个,其中80%以上为急需紧缺专业,有效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强化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定期更新发布《‘十强产业’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鼓励发展本科专业清单》,引导高校做好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提高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占比,超常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涉外法治等急需紧缺领域学科专业,构建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山东省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方面,山东省教育厅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建设了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7个、市域产教联合体56个,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供需对接。“李文生介绍,山东省将进一步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切实形成政、行、企、校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良性循环。重点强化高等教育共同体、卓越工程师联合体建设,做深做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再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专业特色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努力培养德技并修、适应新质生产力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当前,山东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3年,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1800万人,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将聚焦‘走在前、挑大梁’光荣使命对人才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持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重点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科产教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源源不断输送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岗位需要的人才,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山东篇章’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李文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