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1月17日电 11月17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推行经营主体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相关政策。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滕双兴表示,2023年,省发展改革委将信用赋能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前期推进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信用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场景应用,在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经验的基础上,推行经营主体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进一步深化“无证明之省”建设,充分释放信用数字化改革红利,为全省经营主体提供办事便利,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当前,在企业上市、行政管理、申请优惠、商务活动等事项中,经常需要提供无违法违规证明。但在证明开具过程中常常面临“三多两低一难”问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为切实解决经营主体无违法违规证明开具难、开具多等问题,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司法厅、大数据局等部门在对全省数据基础、证明情况等进行调研摸底基础上,积极向广东、上海等省市学习取经,起草了《关于推行经营主体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广泛征求各市、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社会公众意见,在反复修改完善并经合法合规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
经营主体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具体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即“一键”申请、“一纸”代替、“一秒”出具,实现无违法违规证明“网上办、随时办、实时办、免费办”。
据介绍,公共信用报告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版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和领域:
在适用主体上,适用于在山东省区域内注册的公司、非公司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等经营主体,用以证明自身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相关领域违法违规记录情况。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参照执行。
在适用场景上,主要应用于需出具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以下五个场景。一是申请国(境)内外上市、发行企业公司债券、上市公司再融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等融资领域;二是申请资金支持、优惠政策、项目申报、评先评优等政策优惠领域及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等;三是办理行政审批、资质认可、市场准入等部分行政管理领域;四是银行贷款、尽职调查、审计、商业合作等商务经营领域;五是其他可以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情形。
在适用领域上,涵盖了与证明事项相关的52个领域,包括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卫生健康、退役军人管理、安全生产等。
在获取方式上,按照“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原则,采取线上、线下两种信用报告服务,供经营主体自主选择。经营主体可登录“信用中国(山东)”网站、“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后,下载电子版公共信用报告(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版)。也可通过部署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的信用查询机实现线下查询、打印公共信用报告。今天,“信用中国(山东)”网站报告下载程序已经上线试运行,12月1日起,将在“爱山东”和查询机等多端口正式运行。
“这项信用领域数字化改革实现了多赢”,滕双兴指出,一是有利于惠企便民,切实解决企业在开具无违法违规证明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大大减轻企业开具证明的负担,减少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二是有利于从全省层面统一无违法违规证明的标准,减少权力寻租或个别部门证明开具过程中条件程序不规范问题。三是有利于减少部门出具各种证明的负担,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深化我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造山东“无证明之省”建设的升级版。
滕双兴表示,在《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通过电话和政务服务热线接到了多家拟上市企业的咨询,企业反映了在开具证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询问落地时间和办事流程。“这也说明这项改革确实是企业急需的,我们也相信这项改革会给经营主体实实在在带来利好”,滕双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