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融时报》记者获悉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1月初,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包含325只中国债券,在该指数68万亿美元的市值中,中国债券的权重达9.7%,较4年前增长3.7个百分点。同时,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成为全球综合指数中的第三大计价货币债券,仅次于美元(45.4%)和欧元(22.3%),略领先于日元(9.6%)。
时间回到4年前,2020年11月初,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在经过为期20个月的逐步纳入后,被完全纳入彭博全球综合指数。彼时,中国债券在该指数中的权重约为6%。
“中国债券权重稳步提升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说,一是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前景以及良好的主权信用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使其积极布局国债等中国债券资产。二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已连续10个月位列全球第四大活跃支付货币。三是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过去4年间,以本币计价的中国国债与政策性银行债券实现了超过20%的回报,远超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其他的主要计价货币债券,因此,人民币债券在该指数中的规模和权重稳步提升。
根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的数据,从录得收益来看,以本币计价,中国国债与政策性银行债券在过去4年实现了21.9%的正回报。相比之下,美元、欧元及日元债券的回报率均为负值,分别为-6.9%、-12.0%和-7.1%。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债券录得14.6%的可观回报,大幅超越同期美元(-6.9%)、欧元(-17.9%)以及日元(-36.3%)债券的表现。
这也正是在过去4年,我国债券对全球投资者吸引力持续提升的重要原因。
“这些年中,中国持续对外开放境内债券市场,实施了多项便利举措,吸引外资流入。”彭博亚太区指数产品负责人庄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全球综合指数等主要指数,在帮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彭博将继续发挥在指数设计、管理和创新方面的优势,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市场相关指数,帮助境内外投资者通过指数把握中国投资机遇。”(记者 马梅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