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随着利安—招商新兴亚洲精选指数ETF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沪新互挂ETF迎来了第二只产品。
一年前的12月1日,首对沪新互挂产品——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泛东南亚科技ETF与南方东英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分别在上交所和新交所同步上市,标志着沪新互挂ETF的正式启航。
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有10余只互挂ETF产品,实现了多个市场的互联互通,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介绍,利安—招商新兴亚洲精选指数ETF是招商基金和利安资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利安资金”)合作的首只ETF产品,也是招商基金对外合作的首只ETF互联互通产品的标的ETF。
公开资料显示,产品的另一个合作方利安资金是新加坡华侨银行集团旗下的成员,也是东南亚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据悉,利安—招商新兴亚洲精选指数ETF跟踪的是新交所新兴亚洲精选50指数,指数跟踪按自由流通市值排名前列的,在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4个国家注册的最大且最具交易性的50家公司,这些公司已经在上述亚洲国家或美国上市。
该指数涵盖的4个市场均具有经济扩张势头强劲、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的特点。从指数行业分布来看,金融业、科技、能源占比分别达39.5%、14.2%、10.8%。此外,公用事业、非周期性消费、电信公司等占比也超5%。指数成份股主要包括泰国的台达子公司泰达电子、印度尼西亚的中亚银行、美国的HDFC银行等,具有很强的区域代表性。
“上述市场是众多竞争力强的公司所在地。”利安资金首席执行官张儒华(Teo Joo Wah)认为,其多样性使得投资者能够分散投资,并抓住上述4个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机会。希望通过与招商基金的紧密合作,使新加坡和中国的投资者可以利用ETF的便利和高效把握其长期增长潜力。
去年首对沪新互挂产品—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泛东南亚科技ETF与南方东英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则是聚焦投资泛东南亚科技龙头的ETF,对标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涵盖了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的30家科技龙头企业,可反映东南亚及印度的数字经济和科技产业发展态势。两只互挂产品在2023年12月1日分别在上交所和新交所同步上市。
在此次扩容中,利安—招商新兴亚洲精选指数ETF在新加坡上市同日,招商基金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ETF(QDII)产品的注册申请,该ETF将是在上交所上市的一只联接利安—招商新兴亚洲精选指数ETF的基金。业内人士预计,该ETF最快将于明年上半年上市交易。
2019年6月,上交所和日本交易所集团分别举行了中日ETF互通开通仪式,率先开启中日ETF互通。此后,作为一种新型跨境投资工具,深港、沪港、深新、沪新等多个市场ETF都相继打通。
其中,与新加坡市场的互通始于2022年11月14日,即大华平安创业板ETF正式在新交所上市。同年12月,首对深新ETF互通双向产品—南方基金南方东英银河联昌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和南方东英南方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ETF,分别在深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随后,市场在2023年迎来了首对沪新互挂产品。据了解,该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超过35%,规模达到22.54亿元。
互挂ETF是指不同市场的基金管理机构各自发行一只ETF,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对方市场的ETF。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谭弘翔表示,互挂ETF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产品的开发难度将大幅降低。二是互挂模式可以将两个市场之间的监管机构、交易所、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互相打通,通过资金融通和信息流通促进双方沟通。三是互挂模式降低了基金管理的复杂程度,通过在海外有成熟运营经验的管理人的助力,相关环节的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投资风险也有所降低。
此外,在交易层面,谭弘翔认为,互挂ETF降低了投资门槛,使得投资者无需开通对方市场的账户即可进行投资,同时减少了成份股跨多个市场、时区和货币的不便,降低了投资成本,提升了投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16日,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分别亮相上交所、深交所。作为境内首批可投中东市场的ETF,首批沙特ETF主要通过ETF互挂的方式实现对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紧密追踪,为境内投资者打开通往沙特资本市场的大门。(记者 李自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