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教育
  • 文旅
  • 住建
  • 发布
  • 舆情
  • 诚信山东
  • 山东省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
logo 新闻
  • 中宏网山东首页 >
  • 新闻 >
  • 正文

山东:至2025年底,累计吸引集聚青年人才210万人以上

2023-03-22 09:57:03 中宏网山东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山东3月22日电 为推动全省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整体成效持续提升,近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青年人才“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机制集成创新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启动新一轮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具有山东特色的青年人才集聚高地。

  《实施方案》明确,始终坚持将青年人才作为强省建设的战略性、储备性资源,注重协同资源统筹与系统联动,全方位构建青年人才近悦远来、安居乐业的成长生态。全省每年吸引集聚青年人才不少于70万人,至2025年底,累计吸引集聚青年人才210万人以上。

  优化青年人才引进方式,在全省推行“网格化服务重点用人主体引才”工作机制,建立按季度发布推介人才岗位需求机制,畅通人才资源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渠道;健全青年人才来鲁实习见习机制,创新开展“知名高校优秀大学生齐鲁研修营”活动,对来鲁参加研修的海内外知名高校大学生提供每人1万元补贴;发挥“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等青年人才集聚平台引领作用,每年省市联动举办不少于1000场招聘活动;开展“校园引才大使”招募活动,在海内外高校有针对性地遴选1000名以上山东籍优秀学子,定期定向开展就业岗位和人才政策信息宣传推介,成效突出的可享受引才奖励政策。

  强化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我省将更大力度集聚做好博士(后)、海外留学人才、技能人才、乡村振兴骨干青年人才等重点青年人才群体的引育工作。建立重点园区企业定向服务制度,每年提供博士后岗位不少于3000个,依托“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加大博士后创新项目普惠制支持;提高海外引才“双百渠道”建设质量,发挥“海聚山东”招引品牌效应,建设“山东省留学人才之家”;充分挖掘乡村基层就业岗位,开展“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稳定开展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发挥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留鲁率。

  充分提高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持续完善吸引支持青年人才来鲁创新创业政策清单,积极推广“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服务机制,让更多针对青年人才的服务保障政策措施精准匹配、便捷兑现。加大青年人才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更大范围组织开展省创业大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青年创业者提供,有条件的市可对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给予创业场所租赁补贴;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更多开发青年人才创业金融产品,优化全周期、全链条的人才金融支持体系。同时,加大公共部门岗位招用青年人才的整体规模,全省每年科研助理岗位招用数量不少于1万名;招引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实时追加用编进人计划,直接采取面试、考察等方式简化招聘程序;对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全额补贴企业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全面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统筹全省人才公寓、青年驿站及商业酒店等资源,组建“人才安居服务联盟”,为青年人才提供急需便捷的居住服务;引导各地拓宽人才住房筹集渠道,增加人才住房供给;鼓励各市对来鲁留鲁青年人才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费市内交通、文化场馆和景点等旅游服务,持续保持青年人才“近悦远来”、集聚齐鲁的良好态势。


素材源:王晶晶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图说山东

  • 浪漫含苞待放 平阴邀您来此遇见“玫”好

阅读排行

  • 山东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较快增长 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山东省全力推进“双碳”工作,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 山东“博新岗位”年薪最高12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最高300万元
  • 济南市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举行“我的城市我的家,文明泉城我先行”主题行动
  • 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青岛举行
  • 探班2025年趵突泉迎春花灯会花灯制作现场
  • “秦琼祈福·灯映龙潭”乙巳年秦琼祈福文化活动暨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盛大启幕
  • 定格荣誉时刻,速来看这些大奖花落谁家!
  • 2024山东省“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枣庄会场) 暨冠世榴园青檀寺景区“开园焕新”启动仪式举行
  • 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