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国债是由政府发行的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期限长、资金用途明确、不列入地方财政赤字等特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期限至少在10年以上,部分可达到30年期甚至50年期。
超长期特别国债明确专项用于“两重”领域,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有专项用途,不能用于一般性支出,同时其还本付息来自专项收入。
我国曾在1998年、2007年、2020年发行过3次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抗疫支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外汇缓解流动性过剩等。自2024年开始国家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为20年、30年、50年,为22次发行,5月17日首次发行,11月中旬发行完毕,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其具有诸多亮点,如发行期限长,能为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重大项目等提供充裕超长期资金,并摊薄付息压力;发行节奏平缓,坚持市场化原则公开招标发行,有利于健全长端国债收益率曲线,减轻对市场冲击,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同时满足市场机构对超长期债券的投资需要。总体来说,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中央主动背负超长期的债务,无偿支持地方用于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资金。
二、支持范围及具体领域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推动“两重”“双新”;“两重”为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投向领域在六个细分领域又增加了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向领域是一个动态库,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投向领域有点类似,会根据国家重点政策、重大战略、产业政策来动态调整。
(一)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的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3.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现代化,通过产业、生态、治理等多方面促进农村发展。
4.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6.国家安全战略:强化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7.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国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增强国防实力。
(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1.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科技设施建设,减少对外技术依赖。
2.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城乡资源的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
3.粮食安全保障: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储备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4.能源安全:通过加强能源勘探和结构调整,确保国家能源供给的可靠性。
5.资源安全: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6.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通过改善城市供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安全能力。
7.城市网络安全:加大网络安全投入,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
8.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保护设施的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超长期国债筹集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具体投向包括科技研发,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保障体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地下隐患管线维修、更新和升级改造,绿色产业体系,能源原材料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
具体到社会事业领域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本科高校学生宿舍、中央高校新校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和生活设施、高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原则上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含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享受中、西部政策的地区)分别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60%、80%的进行支持。
2025年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2025年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称“两新”)工作将从增加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放大撬动效应等方面着手。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则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3个领域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新”的资金总规模比去年有大幅增加。
三、额度分配
一般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结合相关政策措施和实际项目申报情况,确定安排各地区年度特别国债投资计划额度。特别国债投资计划下达后,地方发改及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转发或分解下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比如2024年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央地或各使用5000亿,中央企业也可以申报特别国债项目。
四、支持方式
一般发行批准至落地用时近两个月,采用资金直达机制、中央还本付息,以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和债务压力,且依据各地项目上报情况进行分配。
五、申报流程
准备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同时从线上(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线下(项目单行材料)两条线进行申报;由发改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照专项管理办法和申报通知要求逐级审核、逐级上报。
线上:拟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基本信息,由项目申报单位经互联网端口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推送至属地发改部门;由属地发改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筛选审核,并将最终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国家三年滚动计划库,逐级推送。
线下:项目单位需准备详细的项目申报材料,包括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审批文件、资金承诺函等,并提交至当地发改部门。由省级发改部门汇总并上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终审,确定最终支持的项目。
六、申请报告的要素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简要介绍单位背景和资质,确保单位具备承担项目的能力;
(二)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内容、总投资、资金来源等,确保项目符合国家规划要求。
(三)项目库及计划列入情况:项目需通过在线平台完成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库及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的审核。
(四)申请支持的理由:阐明项目的重要性及其对国家和区域战略的支持作用。
(五)建设方案:详细描述项目的建设必要性、选址、规模、工艺、产品方案及设备方案。
(六)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包括项目的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融资渠道等。
(七)附件材料:提供相关审批手续、资金到位情况、环评等证明文件。
(八)申报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等。
七、申报要求
总体要求:一是投资方向的要精准选取:优先补齐经济和民生领域的短板,以城市更新改造等高效益项目为重点,增强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前期工作的充分准备:要提前深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并依规落实各项审批手续。三是需论证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特别是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中央将适当加大投资支持,以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具体要求主要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是否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符合投资计划;申报材料与平台数据一致性;投资是否符合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标准;项目前期手续完备情况,确保项目具备开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