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0月27日电 近年来,在国家、省发展改革委指导下,济南市产教融合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有5个产教融合项目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其中1个入选国家《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蓝皮书》,1所职业教育院校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5G综合应用实训基地等3个项目获国家重点支持,济南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建设作为山东省教育领域唯一代表案例入选国家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先后4次以《产教融合崛起“济南样板”》等主题大篇幅报道我市产教融合建设经验、点赞济南职业教育。2022年12月,省委《今日信息》刊发《济南市积极探索校企联合育人模式》的经验做法。河北、四川等10余个省市先后来我市考察调研产教融合工作。下面按照会议安排,将济南市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有关情况做简要介绍。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牵引
一是高位谋划。把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纳入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计划,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水平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努力打造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二是提供政策支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出台20个在制度机制方面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文件。将《济南市产教融合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列入市人大2023年工作要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9次深入学校、企业调研,并分别包挂1所职业院校,协调解决改革发展中困难问题,市委决策参考专题刊发《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市政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启动规范办学行为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市、区(县)、校三级联动工作格局。
三是落实各项税费奖补。强化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工作配合,切实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按规定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2021年抵免“两费”491.45万元,2022年抵免“两费”476.23万元,累计抵免“两费”967.68万元。试点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按规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并给予“金融+财政+土地十信用”的组合式激励。2021年,有9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15%低税率减免,减免企业所得税1.014亿元。全面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可适用的各项财税、投资、金融、用地、价格优惠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平阴县职业中专等3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批国家产教融合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4500万元,济南职业学院产教融合项目被纳入“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重点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8000万元。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莱芜职业中专等13个职业教育项目共发行债券6.95亿元。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产教协同
一是建立推进机制。高标准谋划任务分工,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济南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建立了由发改、教育、科技、工信等9部门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发改、教育主要负责同志任双召集人,明确我市试点工作部门、推进措施、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工作。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正式发文公布我市获批第一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出台《济南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16项具体扶持政策。校企共建产业学院51个,共建规模以上实训基地1161个。2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数量居全省之首。5G综合应用实训基地等3个项目获国家重点支持,高标准筹建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并纳入全市2023年“项目突破年”重点项目。
三是建立协同机制。根据《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方案》,推进专业与产业契合、教学与生产融合、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融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参与1+X证书制度等试点学校33所,学生达到4.2万人。培育产教融合项目150个,5个产教融合项目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49个企业被评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占全省总数的23.2%。成立了双元制制度创新联盟和11个工作室,AHK-济南项目入选山东教育“品牌系列”。
四是不断探索创新。探索职业教育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分产业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由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浪潮集团牵头组建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由济南职业学院和比亚迪集团牵头组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由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和泰钢集团牵头组建精品钢与新材料、由济南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与齐鲁制药集团牵头组建医疗康养、由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乡村振兴等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共同体内,由省优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若干个现场工程师学院,实现行业内人才培养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社会服务全链条对接。着手建立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对接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牵头建立7市议事协调机制,组建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在省会经济圈框架下,济南职业学院对接济南高新区、莱芜职业学院对接莱芜高新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莱芜技师学院与山东泰山钢铁集团共建泰山钢铁产业学院,校企共建“双师”团队,将人才培养内置于整个产业链中,将课程体系建设对焦生产岗位,使学生技能培养和就业方向更加精准。通过区域协同,不仅集聚区域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更实现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的协同发展。
搭建发展平台,强化人才培养
一是数字赋能引领。构建济南市产业人才数据中心,促进人才供需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对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供需服务济南样板,截至目前,已服务企业1240家,服务学生13.13万人。利用电子税务局、“泉惠企”等数字信息化平台开展精准税收宣传,对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不断提高税费政策宣传辅导质效,确保各类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帮助企业准确及时地享受税费政策红利。
二是成立区域联盟。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产教联盟和2个专业联盟,举办对话泉城·中国(济南)国际商协会产业对话、黄河流域-湄公河区域产教融合项目对话、东南亚境外办学联盟会议,签署RCEP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合作协议,中外合作项目达到156个。开发中泰英三国语言课程6门,促进了职教优质资源走向世界,促进了“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教融合对外开放格局。
三是高质量承办技能大赛。在2021年高质量承办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技能大赛开幕式基础上,2022年济南市承办12个赛项,承办数量占全国的1/10,全省的1/4,获国奖25项、省奖150项,获奖排名由3年前的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3位,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银奖1项,全省唯一。推进开展市职业技能竞赛系列赛、市职业技能大赛、技能月等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促训促练,加大高技能人才选拔和储备。优秀技能人才代表于伟、刁统武同 志分别获得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四是推进基地建设。制定实施《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和数学经济领域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办法》,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2022年,省级层面,共推荐9家企业(院校)参评山东省新旧动能公共实训基地,有6家获得批准,总数达到15家;组织开展实训基地绩效评价,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实训基地获评省级“十优”(全省共10家)。
下一步,济南市将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提质升级,探索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在新一轮变革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打造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