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0月27日电 历届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12年,潍坊市被教育部、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201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
潍坊市抢抓试验区示范区良好机遇,扎实落实《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潍坊市人民政府 山东省教育厅共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等省市规定,围绕破解产教融合城市建设中“融而不合”“合而不深”“校城融合不深不实”等突出问题,从工作机制、政策措施、改革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先行先试进行实践与探索,为山东省职教高地建设创新不少可复制经验。2022年全市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23.08亿元,占财政性投入的10.91%;4月,潍坊市入选山东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健全组织机构,强化“一把手”工程
产教融合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政府“一把手”亲自抓、部门齐抓共管是关键。为此,潍坊市2021年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产教融合城市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22年又公布市驻潍高校与企业对话工作专班,统筹谋划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创新产教融合城市创建的机制路径。两个专班都是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县市区全部对应设立工作专班,建立起领导亲自挂帅、部门协同配合、市县联动的工作机制。每年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产教融合城市创建工作3次以上,现已解决重大问题12个。
建立服务体系,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2020年经编办批准成立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6月13日省教科院与市教育局签订共建合作协议,明确了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和四大基地的建设目标,确定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工作职责任务。现已组成50多名国内专家的学术委员会和8个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等指导机构,组建诸城、昌邑、潍柴等3个产教融合分院,市县一体协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是研发产教融合平台。去年5月12日建成并上线运行。到目前,已对接770家潍坊企业、破解30多个难点问题,助力260余个合作项目高质量发展。潍坊市委书记刘运专门批示肯定。
三是建成校友资源库。资源库包含30名国内外院士、6317名博士在内共13万人,建成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北美等区域校友联合会,潍坊设校友之家,每年常规活动4次以上。现有知名校友专家牵头合作的近10个重大项目落户潍坊。
完善制度设计,创新机制“有章可循”
一是建立产业学院建设培育机制。市政府出台《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实施意见》,专班办公室印发《潍坊市服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办法》,为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提供政策支撑、制度推进、路径引导、方法指导,建立起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培育机制。自2021年以来,潍坊市探索出“一校一企(1+1模式)、一校多企(1+N模式)等“潍坊模式”。目前全市已签约共建32个产业学院,签约在院学生28031人。公布20个为市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曲阜师范大学歌尔工学院、潍坊学院潍柴产业学院、潍坊医学院生物医药产业学院、青岛理工大学潍柴现代产业学院等4个入选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兑现建设奖补资金486万元,撬动职业教育建设直接投资近亿元。今年2月东北农业大学与潍坊市企业签订共建协议,标志着“双一流”高校与潍坊市共建产业学院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建立校企常态化对话机制。市专班办公室印发《潍坊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建立起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去年4月,成功举办全市首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话会,开启了政府推动校企全面对话的序幕。潍坊市开展“基于问题解决、致力资源共享”校企对话累计197次,推动21所高校327个专业与潍坊市先进制造业等15个产业链的229家企业深化合作,实现30余个合作成果落地;推动全市48所职业院校与128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成省内外高校与市内7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三是完善高校激励机制。印发《关于建立驻潍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评议制度》,加大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关联力度,推动高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印发《驻潍高校毕业生留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金种子”支持计划,设立“驻潍高校留潍奖”,给予驻潍高校专项支持,对驻潍院校留潍符合条件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公寓保障,切实提高驻潍高校毕业生留潍率。
四是完善企业激励制度。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潍坊市产教融合企业建设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任务目标,建立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遴选43家企业重点培育;印发《关于进一步细化落实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政策的通知》,在全省率先细化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及教育附加抵免政策,目前,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累计抵免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1300余万元;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16个市产教融合园区、14个省公共实训基地。
坚持创新引领,内涵建设“日新月异”
一是潍坊在全省率先实施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纵向衔接贯通培养,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的“三二连读”联合培养,高职院校开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培养。率先在全省开展试点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综合高中试点,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有力推进了全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二是潍坊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五项办学自主权的通知》,下放岗位设置、人员招聘、职称聘评、绩效工资等5项办学自主权;出台《潍坊市职业院校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学校编制总量的20%可以用于招聘兼职教师,财政按副高级职称给予经费保障。推进由“办”职业教育向“管理和服务”的转变,构建职业教育现代治理新体系。
三是探索创新了“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山东化工职业学院”“豪迈中专”三种混改模式,牵头成立了全国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推动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指导意见,带动了国内一批学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全国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头雁”。
四是潍坊高职院校与产业同频共振提高服务能力。围绕全省“十强”产业和潍坊产业体系,重点建设骨干专业200个、特色专业100个、亟需专业20个,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联合行业、企业,组建智能制造等11个省级职教集团和计算机应用等19个市级职教集团,推动集团实体化运作,为各类企业输送优秀技能人才9万余名;4所职业院校开展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31个专业点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歌尔股份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建机电类专业群,开发设计28门“匠造班”课程,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新模式;协助引进博士以上高端人才120名,助力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碳烟快速加载与再生评价技术研究等300余个合作项目高质量发展。
五是依托产业园区、产教融合园区,积极推动整合升级为产教联合体。印发《关于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面向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8个产业领域,确定了一批重点企业、院校、科研院所作为实施主体,围绕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等开展合作、攻关,促进“四链”融合发展,探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潍坊模式”。
2022年潍坊市入选全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省5家),32家企业成为省级产教融合建设培育入库企业(数量全省第二),歌尔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全省除青岛外2家)和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全省7家),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3所高校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数量全省第一),9个合作办学项目入选2022年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数量全省第一),8个案例入选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典型案例(占全省总数1/6),7所学校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占全省总数1/7),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5个,一等奖数量连续13年居全省首位。
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产教融合企业发展新模式。潍柴集团,自办潍柴职业大学,打造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实训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2+1+1”人才培养模式。歌尔股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1+1+1”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做法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豪迈集团,创办潍坊豪迈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展山东省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与多所职业院校共同开设专业课程,总结提炼出《新时代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度指标体系(试行)》《豪迈集团模具数控岗位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试行)》等标准并登记版权。
潍坊市借助先行先试的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出“山海、山化、豪迈”等混改模式、歌尔匠造人才培养模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和共建产业学院等经验,为山东省职教高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但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重点破解。如企业重用人轻育人、重成果轻培育的现象普遍存在,驻潍高校还没有完全建成以产教融合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全市培育供需匹配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数量太少等。建议国家和省进一步细化并扎实落实产教融合组合激励政策,真正让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等在职业教育投入中受益,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职业教育,做实做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以后工作中在引导上多下功夫,在落实上多出实招,在制度政策上多提供支持,在体制机制上多提供保障,在探索创新上多给予激励,全要素参与、全过程推进,形成建设产教融合城市的磅礴力量,团结创新,争取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