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3月27日电 为280家外贸企业出具免费信用报告,助力拓展海外市场;融资信用平台覆盖113万市场主体,助企融资612亿元,推动全市贷款余额破万亿大关,金融规模达GDP1.3倍;2024年帮助1200家企业重塑信用,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山东最大工业项目落地,夯实产业升级根基‧‧‧‧‧‧近年来,烟台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城市信用综合指数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信用建设已然成为烟台城市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日前,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用管理科杨辉科长在“信耀齐鲁会客厅”第四期节目中分享了烟台在城市信用建设方面的宝贵实践经验。
构建信用信息“一张网”,打破40余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2020年烟台信用数据仅有2000万条,如今数据已激增至10亿条,覆盖水电、社保等核心领域。2024年,烟台推出“信即办”清单,32项高频事项材料精简7.5份,办理时限缩减90%,实现“一日办结”,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从事前“无感核验”,到事中分级分类监管再到事后“两书同达”,烟台构建了全链条监管闭环,让信用贯穿每一个环节。
以信用建设为核心,烟台创新推出“三向强赋能”模式,深度赋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社会治理,杨辉科长向大家介绍了几个典型案例。
面对裕龙岛炼化项目因产能压减承诺未兑现被叫停的困境,烟台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3个月筹集236亿元补偿资金,助力项目重启,创下令人瞩目的“山东速度”。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带动石化产业链突破万亿。在万华化学产业园服务项目中,烟台政府60天解决256万吨能耗指标难题,诚意满满,最终企业放弃外地优惠条件,选择在落地烟台1260亿元的产业园,吸引48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关键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至80%。
“烟台的承诺比合同可靠”已经成为烟台投资界的口碑。上汽通用项目见证了政府先投70亿元建厂的长远布局,20年后促成千亿级汽车集群崛起。东方电缆项目见证“双月加速度”,烟台政府2个月完成码头改造承诺,促使企业放弃长三角备选方案,30亿元海缆基地最终落地烟台。
此外,烟台通过信用激励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展诚信企业激励,对守信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评选出的200家诚信企业标杆中,飞龙集团凭借“不拖欠工资、不拖欠税款、不拖欠料款”的“三不拖欠”承诺,在招标中脱颖而出,斩获1.5亿元订单,彰显了诚信经营的市场价值。
“烟台的实践证明,信用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不是软任务,而是硬实力!”杨辉表示,未来,烟台将继续以信用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