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2月19日电 近年来,冠县辛集镇创新载体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方法途径,通过党建统领、宣传教育、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辛集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美德信用 激活乡风文明
辛集镇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打造了“美德信用”品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强大魅力。
“你现在有不少美德积分了,在超市里选个物品吧。”赵庄村民刘丙军前段时间刚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公益活动,于是他来到“美德信用超市”,工作人员根据服务时间、内容和质量进行量化积分,刘丙军根据积分兑换了相应物品。“我得了积分都在档案里记着,现在我们村每个人都有美德档案,对大家伙来说很有激励作用,参加活动兑换了条毛巾,很实惠。”
“美德信用超市”是村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紧邻“美德超市”旁边,宣讲员以“美德信用”为主题,围绕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红色故事等内容,向群众普及“美德信用”知识,帮助群众树立讲美德、树新风的文明理念。此外,辛集镇还通过实施“美德信用”评选行动,评选出美德家庭、美德儿女等先进典型,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一个个身边典型犹如一股股清流,滋润着群众的心田。
融入基层治理 推动德法共建
“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增进党员干部的认知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工作推进会上,辛集镇相关负责人这样强调。辛集镇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执法、司法、守法深度融合,不断为社会注入向上向善法治正能量。
辛集镇依托“一站式”矛盾调处品牌,创新“约访、下访”工作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责主业、调解服务、普法宣传等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力求把每一件案子、每一次调处都办到老百姓心中。工作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有一杆秤。“乡镇调解人员多次约访、下访,充分了解我们的诉求,知道双方的矛盾点在哪里,调解过程很顺利。”当事人某村庄群众小王说。
此外,辛集镇推出法律服务、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土地宅基等七个服务小队,精准应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深化“风险提示函”机制、“老于工作室”品牌,化解国家级信访案件2个、省级信访案件2个,成功调处法院诉前调解案件32个,历史积案全面清零。
聚焦文化赋能 坚持培根铸魂
从晨起时的八段锦,到午后的“吹拉弹唱”,再到傍晚时分的广场舞,辛集镇的各村庄文化广场上从来不缺文化“气”。近年来,辛集镇将“公共文化”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构建和谐新村为目标,以丰富村庄文化为途径,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手段,下好乡村文化建设“一盘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了凝聚不同文艺团队的力量,发挥其各自优势和抓住关键人物,在镇党委的统筹下,孵化健身协会、舞蹈队、文明迎亲队等10支文艺组织,链接美德健康新生活公益资源,形成更好社会效应。同时,还积极搭建“新农村夜校 ”平台,评聘课程7类23门,《天价彩礼》《赞夜校》等群众性小戏小剧在市县推广,累计受众1.6万人。举办第一届百姓村晚,现场观众突破千人、线上观看超过3万人,“构建‘新农村夜校’平台·打造联系服务群众新载体”典型经验入选聊城改革案例。
在如今的辛集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不仅仅局限于宣传栏上的标语或是醒目标识,而已深度融入并转化为人们的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共同遵循和维护的价值追求。(徐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