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1月11日电 济宁市鱼台县聚焦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因地制宜、一校一案,探索实施校园周边交通基础建设“五种模式”,优化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多方合力推进的“三共管”工作机制,努力筑牢校园周边安全防线。今年以来规划建设学生安全通道3.7万平方米、家长接送等待区4万平方米,实现了学生安全出入校园与群众顺畅通行的和谐发展。
城市绿化为师生让路。根据校园周边实际情况,坚持安全为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方案,会同交通、城市管理、园林等部门对符合改造条件的鱼台县实验中学、第二实验中学、棠邑学校、第二实验小学等校园周边道路原有低矮灌木绿篱进行清理,保留部分高大乔木,将绿化带改建为学校安全通道,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便利的通行环境。第二实验中学将校门口绿化带改建成家长等候区,家长接送学生车辆统一进入等候区,不再占用主干道停放。上放学高峰时段外,等候区免费向社会车辆开放,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校园围墙退让扩空间。针对有的学校院墙与城市道路间隔距离小情况,组织学校主动将围墙向校内适当退让,腾出一定空间建设安全缓冲区、家长等候区,满足上下学时段人流疏散需求。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把临近悯农路的院墙后撤,新建4米宽硬化路,利用隔离墩与城市道路进行物理隔离,为学生出入校园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有的挖潜校园四周闲置土地建设“墙根路”,分流放学时段集中离校人员,鱼台县第二实验中学将大门两侧围墙外闲置土地硬化为人行道,直接分流了一半以上师生,减轻校门口主干道交通压力。
增设校门科学分流。针对有的学校师生员工数量多、进出校园的校门仅1所情况,采取新增校门的方式进行人员分流。通过摸排,综合师生居住区域、到校路线及到校交通方式等选取适当位置新建校门,科学规划进出校门路线,有序分流师生。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在校园北墙、西墙各新建一个校门,南校门专供乘坐校车的学生通行,其他学生按照居住小区方位以年级为单位排队就近从北门、西门进出学校,有效缓解学校周边上放学时段的瞬间流量,大幅提升了学生通行效率。
拓宽学校周边道路。对于学校周边具备改造条件的道路,最大可能实现道路断面优化,拓宽原有道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畅通学生上放学通道。经过调研,加宽了鱼台县第三实验小学、第三实验中学南侧与西侧城市道路,提升通行能力40%。唐马镇明德小学拓宽校园门口道路,将学生接送等待区由交通繁忙的G237国道转移至新拓宽的东校门门口道路,既保证了家长和学生安全,减少了上放学高峰时段对国道交通的影响。拓宽育才学校周边的鱼新四路,通过重新设置交通设施,实现校园周边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分离,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五是规划增建专用辅路。对于靠近国道省道等交通主干道上的学校,新规划设计辅道,实现过境车辆和家长等待车辆、非机动车辆有序分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行驶,保障师生安全便捷通行。鱼台县职业中专位于省道318北侧,学校正门直接面向省道,来往大型货车数量较多,行驶速度快,道路交通安全面临较大压力。在省道与学校之间,规划建设了10米宽双向两车道机动车辅道,作为接送学生车辆专用车道,过境载重车辆禁止驶入,为学生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六是探索“三共管”工作机制。学校坚持向前一步、主动作为,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探索实施共管校园周边公共交通设施、共管环境卫生、共管交通秩序的“三共管”工作机制。学校发挥好“观察哨”“吹哨人”的作用,对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实行“首见报告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职能部门落实“首问负责制”,第一时间回应学校关切,对反馈问题及时处置,消除安全隐患,逐步建立起“学校吹哨、部门报到”的常态化长效化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共同守护好校园周边安全工作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