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2月9日电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东营市在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中深化“爱的教育”,探索“一条主线、两大驱动、三个关键、四个平台”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路径,助力打造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实现新样态。《探索“一二三四”路径 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生态圈”》入选《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
围绕“一条主线”,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东营市紧紧围绕“爱的教育”这条主线,深化“教育者的爱”“教育中的爱”“教育性的爱”实践研究,《“双减”背景下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研究》《家校协同教育制度建设研究》等100余项相关课题被市级以上相关教育科学研究立项,为科学实践“爱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范例。东营市积极推广校家社协同育人教科研成果,组织“陪娃暖心攻略”“家校协同育人效能提升要略”等系列公益培训活动和家庭教育宣传行动,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东营市11所学校被表彰为省级优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课分获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厅优秀课程资源、教育部关工委最佳课程等。
深化“两大驱动”,强化校家社协同育人理念传播
一是成立东营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教研联盟,推动联盟成员单位之间联动共研、合作交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市县校联动、校际互动的教研网络,促进全市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科学、创新发展。二是遴选23所学校作为东营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按照“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引领、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内在质量提升。东营市教科院等6家部门(单位)入选第三批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建设研讨会在东营召开。相关经验做法在山东省家庭教育大会、全省全环境立德树人局长论坛、全省教科研工作会议上交流推介。东营市被授予山东省首批全民终身学习山东家长大学分校。
着力“三大关键”,夯实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基础
一是育“仁爱”教师,让学校协同育人工作更有温度。深入开展“用‘爱的智慧’润泽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十大系列主题活动,成立东营市名校长名师协同育人共同体,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正能量。23人获评山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名校长和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多名教师获评东营市“感动家长”十佳教育人物、山东省最美家庭教育志愿者、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优秀个人、全国百个巾帼好网民等荣誉。二是做“智慧”家长,让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设立“爱的智慧”公益讲堂,线上线下家长学校双管齐下;开展“智慧家长”评选活动,广泛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发挥优秀家长的榜样引领作用。三是聚“博爱”大众,让社会育人支持作用更具力量。市级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创建首批7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示范点。全市384处城乡社区均建立起家长学校,61处试点校(园)、89处社区家长学校加入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平台,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优势资源,构建起了群众推门可见、服务可感、随时随地能上课的指导服务网络。
搭建“四个平台”,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搭建制度保障平台,为凝聚“爱的智慧”奠基。制定校家社协同育人等制度、方案,市、县教育部门将校家社协同育人作为对教育满意度、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中小学校将教师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组织开展“东营市家校共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实施三年创建计划,评出153所示范学校。二是搭建家校沟通平台,为传递“爱的智慧”架桥。各中小学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将家长学校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设立家庭教育咨询室,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搭建指导服务平台,为提升“爱的智慧”助力。开设“爱的智慧”公益讲堂,在市教育局官微等开辟“家庭教育零距离”专栏,指导各县区教育部门、学校善用“网上家长学校”等载体,已刊发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文章2800多篇。新华网等媒体对东营市教育局大力普及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报道。四是搭建主题教育平台,为践行“爱的智慧”赋能。组织开展“爱的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办有温度的教育大讨论”活动862次、9万余名教职工参加;开展“爱的智慧”家庭教育讲座1181场、50余万人次参加;开展“以爱育爱,护航青春”青春期专题教育2200余次、9.5万人次参加;8800多人次参与“爱的智慧”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活动、11余万人次受益,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持续汇聚学校、家庭、社会“爱的正能量”,极大激发了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