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4月1日电 近年来,淄博市张店区锚定“强基、融合、创新”目标,通过“课程升级、师资锻造、馆校联动、智慧赋能、培优育苗”五维发力,营造全域协同、全链贯通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生态。
做好生态构建,织密科学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
一是部门联动聚合力。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强化“一盘棋”推进,构建起富有张店特色的“2+1+1”科学教育推进机制,让每个学生拥有一项科技特长,将科学教育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和督导评价体系,全区现有科创实验室96间,实现全区中小学“校校有特色实验室”目标。二是深入推进馆校合作联合育人。联合市科技馆、市文化馆、中国陶瓷馆等展馆,创新推出“333”馆校共育计划:开发“基础科普、主题探究、项目实践”3类课程;建立“预约制参观、定制化送课、常态化驻校”3种服务模式;形成“学校点单—场馆配餐—专家指导”3级联动机制。淄博市科技馆定期入校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打造“馆校直通车”数字化平台,实现展教资源一键点击、云端共享,每年惠及学生8万人。三是校企家协同拓路径。建立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实践,联合育人机制,每年组织张店学子走进新华制药、东岳集团等20家高新技术企业参观“科学家工作站”,开发 “智能制造”“氢能源探秘”等实践课程,打造“车间课堂”“云端实验室”等特色场景,年均开展职业体验活动200余次。
做好课程迭代,筑牢科学素养培育根基
一是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将开齐科学课程纳入对学校的督导,制定下发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南,加强特色实验、创新实验开发,增加实验操作的考试权重,举办科学实验抽测,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着力发展学生科学社团。每年近50所中小学开展全员参与的科技节,涵盖科技展览、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科技作品制作等多个板块。二是推进“STEAM教育”跨学科学习。先后推出10所样板校先行先试,立项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出示公开课40余节,打造了区域内STEAM教育新样态。三是推进“创客教育”引领创新创造。组织学生实验小课题研究遴选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做好智慧赋能,打造未来科学教育创新场景
一是积极推进AI人工智能与科学融合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将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前沿知识融入常规课堂,提升实验课占比,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2024年,累计组织人工智能与学科培训46场次,包括AI工具使用、课程设计、课堂互动等内容。二是先行建设10个虚拟实验室,推进AR/VR沉浸式教学研究,建设AR/VR教学资源库,包括虚拟实验、科普场景、历史科学事件重现等,目前已经建成包含100个基础场景的资源库,覆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内容。三是搭建科学教育大数据平台,整合学生学习数据、教师教学数据、课程资源数据等。通过课堂行为分析、科学实验完成情况、考核等级等多维度数据采集,建立学生和教师画像,为教研提供数据基础。
做好培优育苗,构建拔尖人才成长通道
一是坚持以赛促练。充分依托张店区中小学生“布谷”科技创客节,全国NOC大赛、全国EOC比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市2024年青少年“电子制作、奇迹创意”大赛等为契机,设置机器人竞赛、创意编程、科技创新作品展示、科普知识竞赛、科学幻想绘画等10个以上竞赛项目和展示板块,涵盖多领域科技内容,满足不同学生兴趣。二是推进社团全覆盖。在全区中小学生每名学生掌握一项科技技能的标准上,开设丰富多彩的机器人、编程、航模等社团,实现科技社团在学校和学生群体中的双覆盖。三是实施学生英才计划。精准培育特长人才,选拔优秀苗子,每年通过科技竞赛成绩、社团表现、教师推荐等方式,选拔100名具有科技创新潜力的中小学生进入英才计划培养名单,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档案。
做好师资锻造,培育科学梦想领航团队
全区目前拥有专兼职科学教师队伍225人,为了打造“专业+跨界”复合型教师队伍。一是坚持“科学阅读主题教研”。围绕生命科学等领域,组织教师开展科学阅读课型的研讨活动,探索科学知识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课例观摩、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引导教师明确科学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科学阅读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共同提升。二是推进实验教学主题教研。注重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指导,选取典型实验课开展主题研讨,提升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设计能力,推广优秀的实验教学经验和成果。三是优化教师片区教研互动。每年举行科学名师工作室沙龙、青年科学教师交流、名师送教、片区研讨课等活动200余场次,促进了区域内科学教师综合素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