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
信贷是释放百姓消费活力重要的推动力。近年来,消费“马车”的行驶速度不断加快,背后离不开金融引擎的支持。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完善财政、金融等促消费支持政策明确方向。
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今年提振消费的发力点在哪里?又将为消费者带来哪些“真金白银”的优惠?近期,多家银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紧跟政策导向,引导信贷资源向民生消费领域倾斜。
“在《行动方案》出台后,光大银行在第一时间对照相关政策要求,制定形成了服务支持提振消费和发展消费金融两项工作方案。”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在业绩发布会上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光大银行将开展专项行动,全面落实这两个方案,将服务支持提振消费贯穿到零售全年工作当中,切实担当起金融央企责任。
提质升级 激发服务型消费新活力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从上海的“繁花”再到尔滨的冰雪节……无论东西南北,近年来,文旅、餐饮等服务型消费亮点纷呈,已经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力量。
“服务消费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近日,瞭望智库发布的《2024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白皮书》中提到,当前,我国居民对优质、丰富的“体验式”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在逐步从对“量”的满足向对“质”的追求转变。
从近期上市银行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也不难发现,各家银行在积极支持住房、出行等传统消费的同时,正在深入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日前发布的发展消费金融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中,光大银行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消费服务行业作为接下来信贷投放的重点工作,支持消费供给主体健康发展。
“今年,我们将围绕银发经济、冰雪经济和首发经济,加快产品创新,扩大消费场景服务覆盖,更好支持消费提质升级。”谈及支持提振消费方面的重要部署,齐晔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促消费、扩内需的大趋势下,光大银行推动产品矩阵升级,在发展服务消费之余,还围绕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金融需求。
“光大银行始终关注消费市场的新趋势与新特征,并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这些‘新特征’与标准个人信贷产品的融合策略。”光大银行消费信贷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将消费信贷深入融入消费场景,贴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零售“破局” 夯实平台合作先发优势
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与消费场景的创新,消费金融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面对消费市场的“流量争夺战”,如何打破同质化竞争、塑造核心优势,成为了各家银行待解的难题。
“过去一年,我们扎实落地金融‘五篇大文章’,在零售方面也加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齐晔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光大银行目前在“核心业务增长、养老金融落地、营销模式创新、客户经营夯实”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促进全年经营发展稳中有进。
在拓展零售新客户方面,光大银行持续深耕代发、商投私等传统拓客业务,利用光大云缴费转化客户、沉淀存款,带动零售客户增长高达539万户。
再从存量客户经营来看,去年以来,光大银行围绕客户“存贷汇”基础需求,在产品销售和交易结算上形成了协同经营的范式打法,手机银行月活客户同比增长4.8%,中高端客户比上年增长6.8%,客户质量不断提升。
“在扩内需、促消费的背景下,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尤其在网贷业务上,优质客户争抢、获客难度及成本明显提高。”光大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光大银行依托互联网平台合作网贷业务的先发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零售业务发展之路。
“我们发现,消费者融资需求渐呈现出向头部互联网平台集中的趋势,这和光大银行对外合作发展的策略不谋而合。”光大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平台经济在提振消费方面确实具备优势,该行发挥平台合作网贷业务的优势,一方面为平台场景中的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为经营消费的小B端经营者提供融资服务,进一步促进整体消费场景的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互联网平台的多产品契合优势,支持强化细分领域的市场挖掘,加大平台联动力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助力消费信贷服务。”上述负责人表示。
增强底气 解开居民财富增长“密码”
收入是消费的底气,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是提振消费需求的关键引擎。《行动方案》中提到,要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进一步丰富适合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债券相关产品品种。
“银行业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在扩大理财、基金、保险等代理金融产品销售的同时,选择好的金融产品,推动客户优化资产配置,推动客户提高投资收益。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指引下,已有商业银行精准捕捉到投资者对于资产稳健增值的诉求,为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重要的“解题思路”。
作为国内财富管理行业“领跑者”,20年来,光大银行不断巩固财务管理竞争优势与特色。如今,光大银行正以“阳光财富”品牌为依托,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管理体系,打造收益稳健、策略多元的全品类理财货架,助力居民实现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增强消费能力。
以养老理财为例,全国51只养老理财产品按照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排序,截至2024年末,排名前10位的产品中,光大占据6席。
随着居民财富增长与投资意识的提升,近年来,光大银行不断创新理财产品与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去年12月,我们与理财子公司一起首发自选到期日理财服务,也就是说产品到期日由客户自己选定的‘阳光金自选计划’,当月规模就接近40亿元。”齐晔表示。
2023年底,光大银行在业内创新推出了互联网金融社交平台“金知了”小店,客户既可以在小店中选购金融产品,也可以与理财经理互动咨询,还可以在社群中与其他客户交流投资经验。
“这是我行在金融社交领域的一大亮点。”齐晔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经过一年的运营,‘金知了’小店确实深受客户和理财经理的欢迎,目前全行有5058名理财经理入驻小店,成交额突破千亿。”
谈及今年提振消费的重点计划,齐晔告诉记者,光大银行将持续以专业财富管理能力支持居民收入增长。(记者 张冰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