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7月7日电 7月7日上午,2023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在济南举行。航天员王亚平回到家乡山东,为国际青年交流大会致辞。开幕式上,王亚平提到:“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
1980年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山村,1997年高考有幸赶上了国家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考入飞行学院并在四年之后成为一名运输机飞行员,2010年又幸运地赶上国家招收第一批女航天员,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航天员。
“我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再到一名合格的航天员,我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颗追求梦想的心,在我成长路上的一切机会、机遇都是祖国的发展、事业的进步、时代的繁荣赋予的。所以能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幸运;能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国家的梦想当中,并为之拼搏奋斗,也是我最大的幸福”,王亚平说。
空军的12年飞行生涯,王亚平经历了很多挑战。其中,先后参加了重庆抗旱救灾、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消云减雨、汶川抗震救灾、利剑-12演习、山东抗旱救灾等任务,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随后,在成为航天员的13年里,王亚平继续不断挑战极限,苦练本领,先后两次出征太空,并成为深受同学们欢迎的“太空教师”和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王亚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航天员,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太空教师。2013年王亚平第一次执行神舟十号任务,并在太空中进行太空授课。2019年,王亚平收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王楠写的一封信。信中,王楠提到六年前的讲课对自己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将王亚平视为自己的榜样,并表示未来会继续以她为榜样,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微小却坚定的力量。2021年,王楠圆梦,在第二次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时,和王亚平成为了并肩作战的队友。
“像王楠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当年听课的很多学生都投身到祖国的航天事业当中”,王亚平说。“青年的梦想是可以传承的”,当年种下的那一颗颗梦想的种子,如今都已开花结果。王亚平指出,这也是她作为太空教师最幸福的事情,也是她今后愿意持续为青年传播知识、启迪梦想的最大动力。
最后,在致辞中,王亚平表达了对未来青年的希望与寄语,“未来的世界关系到各国青年的前途命运,也取决于各国青年的拼搏奋斗。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大家理应团结起来、携手同行,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来应对世界共同的挑战,用自己的青春和奋斗共同打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进步注入自己的青春之力。”(潘玺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