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1月15日电 今年来,潍坊市奎文区大虞街道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定位,深耕“文化大虞”建设,积极整合辖区优势资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立德树人、凝心聚力,不断提升社区文化品质,点亮群众文化生活,绘就了“美好社区·幸福家园”建设新篇章,基层治理面貌为之一新。《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谭建光教授分别对大虞的做法进行案例剖析和宣传报道。
文兴实践,文化印红色
街道党工委强化党建引领,把弘扬红色文化,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文化兴盛的有益实践,做实党建引领“红网格”,推动实现“微网实格·亲邻善治”,积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激活共驻共建共享新活力。
党工委建立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第一议题”、每周一集体学习制度,丰富“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学习内容,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看视频听宣讲话分享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广大街、居(合作社)干部职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不断提高服务基层社区治理的能力水平。针对社区、合作社、年轻干部分类开展“提质赋能”和“先锋行动”培训,举办“红心有约”书记论坛,外出学、调研行、思享汇等活动的开展,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成效更加凸显。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指导文艺赋能社区治理,研究谋划了“虞周末·享美好”系列主题活动,创新发布“虞周末·党旗红”在职党员服务品牌,鼓励社区能人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近100个。去年以来,共开展“虞周末·党旗红”“虞周末·齐欢乐”“虞周末·享经典”“虞周末·暖冬季”等活动110余场次,进一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筑牢了实干担当促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孙家社区党委书记张光辉积极带头宣讲,先后开展“迎七一·感党恩·家国情”主题宣讲和《当代少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14场次,激发了党员干部、广大青少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虞社区依托“军创港”,开展红色经典放映、“橄榄绿·大虞情”“老兵讲故事”等红色教育活动等近20场次,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东庄社区做强做优“文艺巡演”品牌,把红色教育融入日常,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赞颂党的丰功伟绩,营造浓厚的爱党爱国氛围。福寿街社区创新实施“我们在一起”行走的主题党日,把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治理,先后开展“红色故事会”“烈士故居听党课”“温馨新元巷”等活动30余次,围绕做优“一起向美好”品牌,开设“福寿之声”广播站,传播党的声音,讲好社区故事,深受群众欢迎。
虞中社区、北虞社区、东园社区等组织党员到寿光市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潍坊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馆、郑板桥纪念馆、“使命·担当”潍坊党性教育主题展馆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文忆实践,文化忆乡愁
“腊八”“元旦”“清明”……在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的“欢天喜地闹元宵”“手绘纸鸢寄清明”“巧手做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加,大家在一起动手参与,既寄托了乡愁,又融洽了邻里关系,欢声笑语不断。
今年以来,围绕守护文化根脉、留住记忆乡愁,大虞街道以民俗文化为纽带,充分发挥街道文联、文艺团体、辖区单位、群众骨干的作用,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载体,坚持以“虞周末”等主题实践活动为牵引,推动社区民俗文化与社会治理相融合,建设社区居民共有精神家园,夯实社会治理之基,推动社区文化服务由“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转变。
陈家社区开通社区抖音号“聚邻善治 悦享陈家”账号,开辟跟着社区探寻民俗版块,进行视频发布、网络直播,“巧手剪窗花”“非遗刺绣”“元宵制作”“手工钩织”等十余场活动的开展,获得了辖区内居民的一致好评,新增点赞3.9万、粉丝2.7万,其中,“跟着社区去探店”栏目,4期增加粉丝8000人总浏览量达19万。北虞社区组织辖区居民走进“城乡记忆馆”,依托传统节日开展“好柿连连 柿柿如意”手工编织等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20余次,为辖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民俗文化盛宴”,让广大居民感受到了那份侵润时光的美。孙家社区把极具烟火气的乡村大集与线上直播进行有机融合,开辟“云赶集”新路径,通过“云端”对接供给和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好物推荐官”,让广大群众和游客感受到了热腾腾的烟火气。
100余场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在一场场文化忆乡愁的共建共融中增强了“美好社区·幸福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传实践,文化传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为引导广大居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大虞街道围绕做优“文化大虞”品牌,大力开展文明培育工程,践行文化传承实践,用千家万户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率先在全区成立街道文联,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载体,汇集共驻共建合力,着力打造东园社区、北虞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新增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推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迭代升级。同时,依托藏书26000余册的社区书屋,以及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大舞台、老姊妹小剧场等广泛开展文传实践,大力传承爱国爱党、孝老爱亲、勤俭和睦、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家风。为进一步引领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升居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街道积极引导各社区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人评选等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居民群众从自身做起,营造家家弘扬家庭美德、户户传承优秀家风的良好氛围。
福寿街社区坚持家、校、社协同,联合开展“说家风、话家训”征文活动,推选“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50余人。东园社区常态化开展“树廉洁家风·创清廉家庭”马扎主题会10余次,将良好的家风、家训扎根社区、代代相传。陈家社区定期开展“争当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宣讲活动,东庄社区联合辖区共建单位临商银行开展了经典文化公益诵读主题活动13次,引导家长用经典阅读带动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大虞社区经常性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我听老兵讲故事”等活动,邀请优秀家庭代表分享家风家教的经验和故事,用群众身边人教育和影响人。
坚持不懈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的家风传承活动,让广大居民在有序参与中感觉到了良好家风的浸润,引导形成了良好文明风尚,促进了家风传承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
文美实践,文化美生活
街道把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作为重要着力点,充分挖掘区域特色优势,将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社区社会治理,与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培育紧密结合,让美德健康新生活走入“千家万户”,不断提升文美实践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力,擦亮了居民文明幸福底色。
在各社区竞相打造共享直播间,广泛征求居民、商家、社会意见,制定‘直播菜单’,如火如荼地实践惠民政策直播、民俗文化直播、社区“夜经济”直播、“非遗+旅游”直播的同时,街道还结合美德健康新生活示范带建设,积极探索实施“一带五新”工作机制,让文美实践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美德健康+文艺宣讲,自编自演新阐释,建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行业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引导春晖爱心艺术团成立“老姊妹”移风易俗小剧场,积极发挥白冬梅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探索“文艺+宣讲”的方式,年自编自导自演快板、三句半、朗诵、表演唱等特色节目近20个,逐渐探索出“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多种途径,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接地气的方式,说群众关心的事、讲群众爱听的理,让理论宣讲更加接地气、通民意,打造家门口的“理论宣讲学堂”,成为社会文明传播和基层治理创新的“大喇叭”“传声筒”,被群众亲切的称为百姓“大明星”、身边“好大姐”;美德健康+文化浸润,培育文明新时尚,以“虞周末˙福满2024”邻里文化节为统领,制定“虞周末˙七彩夏日”“虞周末˙小区潮汐市集”“大虞YES˙幸福里”“青声说大虞”等9项具体活动,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覆盖到融入百姓生活,不断提高辖区居民思想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质,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福寿街社区梳理“社区搭舞台,群众乐起来”工作理念,投资搭建了百姓大舞台,锚定托稳“一老一小”幸福,做深做细文化浸润工程,提高了“一切向美好”的覆盖面和认可度;美德健康+志愿服务,做优文明新实践,街道坚持把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创新社区治理结合起来,聚焦“五为”志愿服务,积极调动“双报到”单位、辖区共建单位的力量,开展便民、利民、为民、赢民志愿服务,不断拓展文明实践的工作触角和丰富内涵,形成了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美德健康+创建管理,展现文明新变化,街道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居民小区、便民市场、商务楼宇、背街小巷等管理难点,融入文化活动,做好横向互动,既做社会文明、社区治理的宣传员,也做邻里关系、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促进了一些棘手问题的化解;美德健康+节会活动,共融文明新氛围。街道以“文化大虞”建设为抓手,把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相结合,“老姊妹·健康生活小剧场”等特色文化品牌,探索实施“社区大巡演 、小区全覆盖”活动模式,把文明“种”到群众心间,唱响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新时代文明“大合唱”。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深挖优势资源,精心组织谋划,做好联动互动文章,积极探索线下活动+线上直播,大胆实践年货大集、文艺演出、政策宣讲、非遗旅游、社区探店等视频发布和直播,采取‘种文化’方式,激活社区文化新活力,让社区文化美化群众多彩新生活,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文化正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虞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春雷说。(通讯员 孙宝庚 沈子群 张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