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4月12日电 大河滔滔,渠道漫漫。4月11日上午,记者跟随“弘扬水文化 沿黄水利行”媒体采风团来到山东省最大的灌区——聊城位山灌区,对位山黄河公园、周店水利风景区以及灌溉实验站进行实地探访。
随着汩汩黄河水从位山河闸涌入,滋养着正在起身拔节的冬小麦,润透了位山灌区的540万亩农田,让古老的“东昌府”水城交融,让我们看到了经历蝶变之后的位山灌区新样貌。
位山灌区地处鲁西平原,是全国第五大灌区、黄河第二大灌区、山东省最大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0年建成运行。位山灌区引黄供水以农业抗旱为主,承担着聊城市除莘县外7个县(市区)和3个市属开发区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耕地灌溉任务。1962年位山灌区因涝碱停灌,八年后复灌,复灌以来,位山灌区引水超过600亿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600亿元以上,为聊城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水源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
引黄必引沙,位山灌区引黄事业在长期造福百姓的同时,也引来了大量的泥沙,形成了黄河下游最大乃至全国最大的沉沙池。“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揭不开锅”是当时在群众间流传最广的两句谚语。
“每到春天风大,家里被风吹的,手一摸就是一层沙土。”当地村民在回忆沉沙池过去对百姓造成的影响时讲道。可见,沉沙池在过去不仅削弱了生态环境,还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如今,为改善池区生态,助力乡村振兴,位山灌区按照“政府政策性主导、社会多元化投资、产业市场化运作、突出水文化特色”的生态治理模式,新建60.3公里道路、26座大中桥梁,续建7公里总干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了沉沙池池槽绿化带、1800亩引黄灌溉纪念林(防风林)、640亩水土保持林等防风固沙、生态绿化项目,同时配套游客接待中心、餐饮中心、水上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了沉沙池区一期旅游项目——位山黄河公园,带动特色种植、民宿、农家乐、乡村采摘、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助推池区乡村振兴,实现了从“遍地流沙、生活贫困”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蝶变。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玉广接受采访时说道:“为让位山灌区更好的引水,聊城市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分两期,用两年的时间对位山闸进行改建。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闸底板下降一米四,在现有位置上前移207米。”据悉,该工程现处在第一期建设中,主体建造已基本完成,预计将在明年10月份汛期结束后,完成位山闸改建工程。
目前,聊城市许可黄河水量7.92亿立方米,年均引黄河水量7亿立方米左右。位山闸作为山东黄河最大引水闸,不仅担负着聊城市540多万亩农田灌溉,还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卫、引黄入冀等跨省际、跨流域调水任务。(实习生 潘玺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