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教育
  • 文旅
  • 住建
  • 发布
  • 舆情
  • 诚信山东
  • 山东省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
logo 地方
  • 中宏网山东首页 >
  • 地方 >
  • 正文

“信用潍坊”以诚立市,“更好潍坊”以信筑城

2023-11-10 11:02:19 中宏网山东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山东11月10日电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

  潍坊市以信用潍坊建设为引领,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广泛开展信用惠企便民服务,扎实推进信用助企纾困减负解难,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以“建”为主的基础阶段,走向以“用”为主的应用阶段,不断为潍坊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动能。

1.jpg

  潍坊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果显著。201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21年成功创建为省首批企业信用管理试点城市;今年8月份,诸城市成功获批国家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青州、寿光、安丘、临朐四个县市均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

  今年,潍坊市进一步提升政务诚信水平,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以信用承诺代替有关证明材料,让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以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减轻守信企业压力;助力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擦亮城市守信践诺“金字招牌”,用信用“软实力”锻造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一以贯之推动体系 建设筑牢信用建设根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讲诚信 守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必须完善体制机制,打好“地基”。

  信用潍坊“诚”色足的背后,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统筹协调,着重在基础建设、信用监管、信用服务、信用环境等方面接续发力、持续推进、一以贯之的努力。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取得新突破。实现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优化信用信息归集链路,实现与省层面“总对总”数据回流和全市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截至目前,累计信息归集量近10亿条,覆盖全市147万市场主体、950万自然人,实现了对全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各类注册法人信息全覆盖。全市113个部门可登录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查询使用信用记录、信用预警。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施信用联动奖惩查询10万余次。

  “信易贷”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取得新进展。建立“信易贷”平台与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对接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为企业精准绘制信用脸谱。目前,潍坊市“信易贷”平台入驻企业37万家,入驻金融机构73家,发布金融产品313个,需求对接10586项,授信金额303亿,完成放款272亿。融资成效十分显著。

  信用承诺制度实现全覆盖。全面建立信用承诺机制,简化市场主体在申请市场准入时的手续,实现了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主动公示型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型信用承诺、行业自律型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型信用承诺、自愿公示型信用承诺等6种类型全覆盖。

  信用惠民应用场景走在全省前列。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易+”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创新实施了“信用+调解”“信用+金融”“信用+审批”“信用+网格社会治理”“无感授信”等一系列应用场景,让诚信者享受到更多的“信用红利”。目前,潍坊市已形成了近百个信用创新应用场景。

  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领域不断扩大。统筹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目前,已在安全生产、环保、交通等60多个领域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模型,已完成对潍坊市147万个市场主体进行公共信用评价。

  诚实守信、诚信经营,正在为企业、市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益处。

  以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潍坊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信用体系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守信有激励,失信要惩戒。对企业主来说,更关心的莫过于失信后如何进行信用修复。如何高效办成这件事?

  今年4月,潍坊在全省率先推行“两书同达”,即具有法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向行政相对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时,还印发了《信用信息修复指南》白皮书。

  “两书同达”机制,实现了处罚与修复“齐步走”。通俗来讲,就是作出处罚的同时,第一时间告知失信主体信用是可以修复的,以及如何进行修复。

  截至目前,已组织30余家行政执法主体全面实施“两书同达”,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500余份,失信主体信用修复率同比提高近12个百分点。

  潍坊市已基本构建完成了“承诺——践诺”监管闭环链,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闭环式信用监管,助推精准监管提质增效。今年以来,通过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办件数近百件,有效提升了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2.jpg

  截至目前,全市在营企业数量43万家,累计向国家、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信用承诺信息148万多条,在“信用中国(山东潍坊)”网站全量公示并关联到企业名下,实现在营企业信用承诺和承诺履约信息344%覆盖,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

  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激发市场活力,潍坊市持续深化“信易贷”服务万家守信企业行动,自建潍坊市财政金融综合平台、潍坊市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寒亭区金融赋能等5个地方“信易贷”融资服务平台。

  其中,潍坊市财政金融综合平台新增担保专区,同步上线应急转贷业务,通过“数据驱动+信用赋能”强化外部增信,为全市小微企业、“三农”等市场主体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有效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

  为让纳税信用真正惠民利企,不断提升公众对信用建设的获得感,潍坊市不断深化“信易税”行动,税务部门对公共信用评价达A级及以上的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

  应用场景频频上新,潍坊市以实际行动让守信主体享受更多“信用红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高效服务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诚信潍坊”建设再加码 构筑信用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知信、用信、守信,时下信用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社会信用体系也由“建”转“用”。

  当前,潍坊市聚焦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迫切需要更高质量的社会信用体系和高水平的诚信环境,为谱写潍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的信用保障。

  如何为“诚信潍坊”建设再加码,让信用之风浸润全城?

  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中,潍坊给出诸多方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提升信用信息基础支撑能力。信用信息数据归集量年均增长10%以上,扎实做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及时纠正已发现的重错码。开展“双公示”数据质量情况“每月对账、季度通报、年度评估”,力争实现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均达100%。

  助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拓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领域,将市场主体的信用承诺和践诺情况全面纳入信用记录。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特别是在消防、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医疗、教育、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升个人信用分应用的便利度、知晓度和影响力。探索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在医疗、养老、家政、旅游、购物等领域实施“信用+”工程,让守信激励普惠更多市民。

  赋能提升企业竞争力。选树一批信用管理典型企业,引导全市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发展,鼓励创新开发信用产品和服务。发挥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进行业自律。

  强化信用支撑,提升政府治理能级。加强政府机构自身诚信建设。将公务员政务失信行为记入信用记录,依法依规开展信用查询,作为公务员录用、调任、表彰奖励、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建立“府院联动”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有关单位执行法院判决结果。持续开展失信政府机构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擦亮“信用潍坊”品牌,构筑信用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深化城市信用建设,落实国家2022版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推动潍坊市信用状况持续保持全省前列。支持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商务楼宇、数字经济、专业市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农村金融等领域,开展信用示范创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抱诚守真,臻于至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战略任务,潍坊市将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全国信用标杆城市,让诚实守信之风吹遍潍坊大地,让信用“软实力”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潍坊市社会信用中心 张永刚 杨洁 韩志勋)


素材源:余笙
编辑:魏源
审核:郭勇

图说山东

  • 浪漫含苞待放 平阴邀您来此遇见“玫”好

阅读排行

  • 山东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较快增长 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山东省全力推进“双碳”工作,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 山东“博新岗位”年薪最高12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最高300万元
  • 济南市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举行“我的城市我的家,文明泉城我先行”主题行动
  • 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青岛举行
  • 探班2025年趵突泉迎春花灯会花灯制作现场
  • “秦琼祈福·灯映龙潭”乙巳年秦琼祈福文化活动暨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盛大启幕
  • 定格荣誉时刻,速来看这些大奖花落谁家!
  • 2024山东省“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枣庄会场) 暨冠世榴园青檀寺景区“开园焕新”启动仪式举行
  • 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