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8月7日电 2023年沾化冬枣产业产值突破55亿元,年渔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约45%的冬枣和渔业销售额受益于直播带货。试点实施以来,沾化区共摸排直播带货经营单位159家,通过构建综合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共治“三维发力”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成立全市首家“直播带货”领域行业协会,直播带货领域投诉举报数量同比下降23%,有力促进直播带货行业健康发展。
建章立制,下好综合监管“先手棋”
一是高位部署,突出“全链条”监管。成立由区委常委、副区长担任组长,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商务等10个相关部门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议3次,从区级层面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研究制定《滨州市沾化区直播带货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贯穿入驻、营销、售后三个环节,涵盖平台、主播、场所三个方面,明晰各部门直播带货领域监管职责清单,实现对直播带货经营行为的全链条监管。
二是逐项梳理,突出“全覆盖”监管。全面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11部,根据法条内容确定直播带货领域监管事项清单12项,包括网络表演、价格、广告等事项,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无例外”。通过直播带货检测平台定期更新监管对象名录库,由最初的136家更新到159家,将全部直播带货经营单位纳入监管范围。以涉企信息归集、日常工作检查数据为基础,建立直播带货领域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标准,将监管对象分为A、B、C、D四个类别,其中B级152家,C级7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抽查比例,提高监管精准性高效性。制定直播带货领域经营单位“一业一册”合规指引,为直播带货经营主体合法规范经营提供标准指导。
三是多点发力,突出“全方位”监管。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制定并印发部门间协同会商机制、投诉处理机制、线索发现机制、转办反馈机制、联动处置机制和联合惩戒机制。对涉及多个监管环节的同一监管对象,开展部门联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跨部门综合监管,推动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实现“一级发起、全网协同”。先后组织召开跨部门综合监管联席会议3次,通报违法线索5条,规范处置问题22项,共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3次,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抽查检查经营主体12家,检查重点事项13项,规范食品领域进货查验、广告宣传、价格公示等经营行为15项,查办案件5起。
聚能优服,形成社会共治“向心力”
一是“普法大讲堂”提升法治意识。为助力直播带货经营单位规范经营,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协会主导、政府监督、社会参与的方式,对直播带货经营单位开展普法大讲堂。邀请法律工作者、网红主播围绕直播话术技巧、内容策划创作、品牌运营策略、法律道德规范等内容进行授课交流,利用现场操作、实践演练等形式,提升实训效能。截至目前共召开普法讲座3次,参学经营单位52家次,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是“一站式服务”提供质量保障。为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出厂检验难题,依托滨智享冯家海洋生物产业服务工作站的“滨智享NQI+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直播带货经营者销售的水产品提供食品安全监测服务,检测不合格的禁止发货,并根据产品情况追查到底。冯家镇水产加工单位75家,水产经营单位500余家,其中通过平台检测到的水产品直播带货经营单位59家,占全区直播带货经营单位的37%。
三是“一站一平台”维护消费权益。为拓宽消费者权益保障渠道,畅通及时反馈机制,在全区150余处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依托消费者维权服务平台建立“直播带货”领域消费维权受理快速处理机制,实施消费维权“日办结”机制。通过数字技术监管手段,利用视频、语音、图片等自动识别技术,对直播带货领域经营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直播带货中的违法、违规言行。
标杆引领,打好行业自律“主动仗”
一是行业协会引领。沾化区坚持把直播带货经营单位自我约束作为监管“着力点”,4月25日,全市第一家“直播带货”领域行业协会在冯家镇成立,协会共有31家水产行业直播带货经营单位,其中水产加工企业9家,水产品销售单位22家。通过组建行业协会、树立标杆典型、信息共享共治等措施,由“要我怎么做”转变为“我要怎么做”,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协会定期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和行业规范培训,今年以来已培训3场次,参训经营单位57家,有效提升了直播带货能力,有力规范了网络经营行为。
二是标杆示范引领。甄选出冬枣产业、水产行业优秀直播带货经营主体5家,把他们作为行业带头人,宣传推广直播带货工作经验。通过开展“查问题、促提升、树标杆”活动,组织开展直播带货领域经营单位座谈会3次,梳理研讨直播带货经营诉求问题12条,标杆企业交流分享经验做法,进一步助推直播带货领域规范化发展。
三是信息共享引领。以行业协会为载体,建立消费者维权处置工作微信群,群内直播带货经营单位42家,定期分享直播带货过程中遇到的投诉举报事项,已发送消费者投诉举报反馈重点食品安全事项11类。通过微信交流群共同分析查找经营问题根源,制定预防整改措施,形成“一个主体发现问题,一个行业自查规范”的良好行业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