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3月28日电 大西庄村村域面积3200亩,其中耕地面积2700亩。全村共有890户,2426人;共有党员44人,村“两委”干部5人,交叉任职3人。近年来,大西庄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获得泰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型工业化强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20余项,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
以“红”铸魂 凝聚乡村发展新合力
一是抓班子强根基。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安排到信访维稳、环境整治等重要岗位挂职锻炼,培养成熟后,动态储备村级发展“生力军”。每年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村庄发展规划研讨超20次,让全体党员都能知晓村级发展规划,参与到村级建设中,有效化解了村内矛盾。大力推行阳光“三务”,全年公示党务、村务、财务事项50余项,保障村民知情权与监督权。二是抓民生强服务。开展“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村“两委”班子带头攻坚,组织党员群众填埋3处陈年臭水坑,村内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难问题,经过积极对上争取、联系在外能人和企业赞助,筹集资金150余万元,对村内8000余米、26000多平米的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成功实现“户户通”。三是抓作风强队伍。通过完善坐班制度、每周例会制度,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群众教育培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夯实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5个先锋岗,44名党员认领36个岗位,激发了党员参与村级工作的主动性。
以“干”兴村 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一是抓土地潜力。以“非农非粮”清理为契机,完善土地托管模式,与中粮集团及种粮大户合作,托管土地1600余亩。引入现代农业技术理念,提升粮食产量,增收70余万元。同时,整合闲置土地,发展基地化种植,培育多种特色农产品,探索新销售模式,实现农产品供应多元化,促进村民与村集体双增收。二是抓产业活力。依托村内农作物种植优势,与太山煎饼公司共建煎饼厂,实现一、二产紧密衔接。凭借优质原料、独特配方和严格质量把控,产品年销1400万元,解决120余人就业,带动村增收5万元、扶贫分红6万元。组织村内掌握缝纫技能的留守妇女成立服装加工厂,帮助2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2500元,村增收5万余元。三是抓联建合力。打破村域界限,同松棚村、高山崖村积极探索“跨村联建”。凭借自身优势与周边村携手,精心打造高密度鲈鱼养殖项目。目前,该项目已顺利投放鱼苗7万余尾,鱼苗长势良好。预计到4月份,销售额可达80余万元。实现与邻村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以“治”惠民 打造乡村幸福新家园
一是推进网格精治,筑牢稳定根基。扎实推进网格化治理,将44名党员科学分配到36个网格小组中。各网格员肩负起村内环境卫生维护、治安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等多项重要职责。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村内治理实现了从混乱无序到井然有序的巨大转变。二是建强服务阵地,丰富精神生活。积极争取近100万专项资金,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自使用以来,成功举办、承接各类活动100余场,惠及周边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为村民提供了优质的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此外,协调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等外来人才发挥自身优势,新装5台变压器和40盏太阳能路灯,新修4000米自来水管道和3000米绿化带,极大改善了村内基础设施条件,村民的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幸福指数。村干部分组走访300余户村民,深入了解村民需求。村委自筹100万、募集200万,用于建设教学楼,有效改善了村内教学条件。同时,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惠民活动,村内本科录取率、就业率连年创新高。(图片来源 天宝镇大西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