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4月23日电 昔日“黄河滩”,今日“幸福滩”。4月21日,记者随“弘扬水文化 沿黄水利行”采风团队来到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实地探访当地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历史和乡村振兴情况。
六合社区为村台搬迁社区,位于鄄城黄河滩区内。鄄城黄河滩区区域沿黄长度约55公里,过去这里的百姓饱受黄河泛滥之苦,“三年攒钱、三年建台、三年盖屋、三年还账”,曾是黄河滩区大多数居民陷入的苦难循环。
“许多老人一辈子盖六七次房,每次筑台建房就是为下一次洪水来临构筑‘防御工事’,冲毁之后最大的动力便是再一次筑台建房。”负责人介绍道,轮回往复之中,几乎耗尽了多数滩区人一辈子的心血。
2017年8月1日,为解决滩区百姓之困,推进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和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工作,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规划》中明确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范围,涉及菏泽、济宁、泰安、济南、滨州、淄博、东营7个市17个县区,惠及60.62万滩区群众。
六合社区则利用黄河滩区的迁建契机,彻底解决滩区群众生活生产不便及居住环境差的局面,配套社区服务中心、商业街、公厕、学校、创业车间、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为群众生活、就业、教育、娱乐提供了方便,实现了滩区群众千年以来的安居梦。
“搬迁之前,都是在家玩儿。”六合社区创业车间的一名女工说道。六合社区通过创业车间与配套公建,有效带动了周边百姓就地就业增收。记者了解到,迁建之前,除外出务工人员,村里的人大多数是没有正经工作的。创业车间的出现,让大家不用离村就可以挣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滩区上四处分散的一座座“孤岛”已不在,远远望去,是高高的村台上矗立着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房屋,守护着老百姓的安居梦。如今,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依托滩区特殊地理环境优势,六合社区走出了一条黄河滩区村庄振兴之路。目前,六合社区下辖三合村、毛洼、王庄、西周楼、武西庄5个村庄,共建设房屋1808套,安置人口6503人。村台社区全面建成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后,社区还利用黄河自然景观和村台搬迁人为景观,吸引周边市县区群众参观旅游,发展乡村及农家乐,促进第三产业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