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2月19日电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较重。山东省委、省政府把美丽山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扎实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月19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温暖介绍2024年度山东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美丽山东建设成效等情况。
一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齐鲁大地的天越来越蓝,PM2.5平均浓度35.5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同比改善5.1%,优良天数比例72.4%、同比增加22天。齐鲁大地的水越来越清,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9.1%、优于年度目标9.2个百分点,Ⅴ类及以下水体连续4年动态清零;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3.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保持全国前三。齐鲁大地的生态越来越优美,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美丽河湖5个、美丽海湾6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一年来,绿色低碳转型积厚成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数字经济撑起“半壁江山”、规模占比超过49%,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预计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能源结构向绿而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核准和在建核电机组居全国第二位,光伏装机居全国首位。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全省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708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通达铁路专用线比例达到87%。
一年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坚持生态优先,划定2750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形成全域分区分类管控“一张图”,为发展明边框、定底线。注重系统治理,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排查出的5496个问题已销号5219个,黄河干流水质连续9年保持Ⅱ类。推进黄河山东段安澜提升工程,打造沿黄生态廊道,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基本完成,环泰山区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深入实施。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开展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发布《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在微山湖湿地公园建成北方地区首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一年来,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快构建美丽山东推进体系,在全国首个公开发布美丽省域建设实施意见,并将有关任务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强力推进落实。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统筹160亿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河南省签订第二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全兑付。不断强化环保基础能力建设,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黄海海洋辐射监测基地挂牌运行,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荣获“双第一”。
温暖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圆满收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