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3月13日电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近年来,山东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一招”,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储备、监管联动改革,不断创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基本形成放得活、储得好、管得住的粮食安全保障格局。3月13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孟军介绍“山东深化粮食收储工作改革创新,聚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相关情况。
放得活:三链协同,创新粮食购销服务机制
“2024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1142亿斤,粮食购销总量达到1.65亿吨。”孟军表示,创新粮食收购服务链,山东鼓励引导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粮食经纪人等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多渠道满足农民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和专家分析会商工作机制,及时发布收购进度、市场形势分析、市场交易等信息。拓展金融信贷支持链,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健全粮食市场化收购融资支持机制,建立19支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保障民营和中小企业收购资金需求。同时,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与中国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与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出台文件,全面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完善粮食流通物流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国家粮食物流大通道,编制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布局建设方案。发挥济南、青岛、日照、滨州4个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城市、7个关键节点城市功能,与北京等12个省份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打造粮食流通战略支点。
储得好:三措并举,健全粮食储备管理机制
山东省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达到4452万吨,仓储设施先进适用。优化储备结构扩总量,在保障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绝对安全基础上,去年增加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储备16.7万吨,主要原粮品种都建立了储备,能够更好保障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同时,进一步优化储备布局,山东省级储备由产粮大市向大中城市、缺粮地区布局,筑牢了保安全“第一道防线”。打造绿色仓储提效能,支持企业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按照高标准粮仓建设标准,新建设一批高标准粮仓,同时对原有粮仓的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科技人才赋能强保障,全面加强储粮技术研发应用,建立285人组成的全省行业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专家库、粮油库存检查专业人才库,鲁粮集团制定《粮食行业慧管粮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建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孟军说。
管得住:双轮驱动,健全粮食收储监管机制
孟军介绍:“2024年,粮食安全保障法施行,标志着粮食安全依法治理再上新水平。”一方面,推进监管法治化。注重发挥法治的相关作用,健全完善监管相关制度,修订粮食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对不予行政处罚、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应当依法从重处罚等情形进行了明确;出台政策性粮食购销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政策性粮食购销领域监督。深入贯彻粮食安全保障法,加快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立法进程,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好粮、储好粮。另一方面,推进监管信息化,注重用信息化赋能粮食收储监管,大力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目前,山东承储省市县储备粮的301个库区、2775口仓房,与山东省级平台实现“数据通”“视频通”,全省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