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按照中共山东省委统一部署,2012年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开始向临沂市蒙阴县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截至2024年7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已连续12年向蒙阴县选派了6轮共44人次第一书记,覆盖蒙阴县垛庄镇、旧寨乡、桃墟镇、联城镇、常路镇等5个乡镇,将党的富农惠农政策深情谱写在沂蒙老区的红色沃土,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了发改贡献。
中宏网山东7月23日电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进一步总结推广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本网记者对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选派蒙阴县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魏一鹏进行专访,解析省发展改革委第一书记“万事有解”深情帮扶之道,探寻他们筑梦锦绣田园的精彩故事。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选派蒙阴县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魏一鹏已连续两轮担任省发展改革委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第五轮驻村帮扶期间(2021年10月—2023年12月),因工作突出、成绩卓著,曾先后被评为临沂市第三届最美“第一书记”、第五轮省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二等奖,被推荐为“担当作为好书记”参评对象。2023年12月,被蒙阴县委、县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2024年1月,再次带队省发展改革委6位第一书记,从蒙阴县联城镇银麦河畔转战常路镇堂阜河畔,截至目前已满半年时间。
问:您好,魏书记,您是第一书记工作的老人了,已连续两轮担任省发展改革委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据我了解,您的孩子正处于学业关键期,在家庭非常需要您的情况下,请问为什么选择留下来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呢?
答:这个问题也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们经常追问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可以说,刚刚起步、方兴未艾。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山东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首要任务。作为在最基层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了两年半的第一书记,我感到与有荣焉!2024年1月,我选择继续留下来再干一轮,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事业留人。我把驻村帮扶和乡村振兴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职业或工作。所谓事业,就是这件事情本事就是他的价值或意义,是值得付出的。当我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工作,一趟不行就两趟,两趟不行就三趟,终于说服群众同意搬迁坟头,为修建高速公路让路时,虽然身体疲惫,但心里很甜。当我与乡镇干部一起,一趟一趟地跑市里、找省里,多方联系争取,终于把群众期盼已久的沥青路建成时,虽然有辛苦,但心里很暖。从铺路、架桥、修建塘坝等农村基建项目干起,到招引产业项目落地、到创新实施五色信用积分管理,到开展“珍重待春风”系列关怀慰问等,一件件事情的办成,群众对我的称呼,也从“魏书记”变成了“为书记”。就是有所作为的为。
其次,是感情留人。蒙阴这边的群众特别厚道朴实,到了饭点,一定让你到家里吃饭,连拖带拽的,不去都不行。一捧捧的花生、地瓜、芋头,直往你口袋里塞满。不只是对第一书记好,对于外来的陌生人,老乡们的口头禅是“尝尝咱家的花生吧,自己家种的,不要钱”。沉浸在沂蒙这片红色热土,体悟着沂蒙人民用热血铸就的沂蒙精神,即“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历经两年半的基层摔打锻炼,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对沂蒙老区人民的感恩回馈之情,是前进的最大动力。
最后,是自己要留。《大学》曾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生是一场修行。对我来说,在沂蒙老区,在村里担任第一书记,也是一场修行。反反复复下村入户去做群众工作,站在群众的立场换位思考,即使一时不被理解,甚至被群众误解抱怨,我也不会放弃,磨砺的是自己的仁义之心。群众敬我一尺,我敬群众一丈,甘心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讨教学习;坚持“万事有解”思维,对有益于群众的事,善于笃行;对危害群众的事,敢于说不;磨砺的是自己的诚敬之心。当然,经受磨砺的还有忍耐之心、进取之心、慎独慎微之心等。王阳明先生曾言“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第一书记身处最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正是磨砺修身的好去处!
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第一书记工作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2021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选派蒙阴县第一书记工作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请问您是怎样团结带领省发展改革委第一书记和派驻村党组织一班人,坚定“万事有解”帮扶理念,撸起袖子加油干的?
答:谢谢!作为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选派蒙阴县第一书记,我们特别珍惜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一宝贵荣誉。在历时960多天(2021年10月—2024年7月)的基层摔打锻炼中,我时刻牢记嘱托,与基层干部和老区人民坐在一条板凳上,用心用力用情帮扶,树牢“万事有解”帮扶理念,推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第一书记工作走在前、打头阵、开新局。
一是下好“党建领航”先手棋。2021年11月以来,倾力打造了33场“实干担当,发改人在行动”党建主题活动;其中,2024年1月以来,组织开展了3场主题活动,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双促进、双提升。抓牢抓实派驻村全体党员这个关键少数,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党建工作队,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擦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选派蒙阴县第一书记工作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金字招牌。
二是抓牢“项目为王”牛鼻子。第五轮第一书记任职期间(2021年10月—2023年12月),成功促成了大唐集团蒙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山东港口集团“锦绣沂蒙、天然氧吧”项目、山东健康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双招双引项目在蒙阴县签约落地;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7043万元,建成云蒙湖水环境治理、银麦河多级生态塘两个对上争取项目,沿河环湖的上百村庄、近十万群众普惠受益。
2024年1月以来,我们接续发力,推动山东种业集团鲁蔬公司、山东裕农健康产业公司在蒙阴县常路镇投资甜瓜育种、大蒜育种两个项目正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济南热电集团利用蒙阴县100余万亩果园的果木枝条,开发新型烧烤木炭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年上半年,已争取到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以工代赈专项两个项目,争取上级资金460万元;下半年,还有多个对上争取项目正在积极筹备。
三是找准“乡村治理”切入口。第五轮期间,建成了银麦村“两山超市”,创新实施银麦村五色信用积分管理,经验做法被山东省委改革办以2023年第67号专报上报中央改革办。2024年1月以来,在常路村深挖当地“孝和”文化,助力幸福食堂提质运行,开展矛盾纠纷“和事佬”志愿调解,组织“孝和常路”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推动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村。
此外,在建设和美乡村、兜底民生保障、发展庭院经济、传承乡土文化等方面,我们也开展了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发展改革委党组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离不开老区群众的热心拥护。对于组织的关怀和各方的支持,我们时刻铭记于心,感恩于怀,笃志于行,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新阶段驻村帮扶和乡村振兴事业中再攀新高峰。
问:请您结合在沂蒙老区担任第一书记的基层实践,谈一下对省发展改革委第一书记“万事有解”真情帮扶的感受和体会?
答:谢谢!关于“万事有解”帮扶理念,有一个逐步认识并升华的过程,与学习践行“沂蒙精神”“四个千万”精神具有密切联系。正是在最基层与乡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一道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在化解一道道难题铺就发展之路的磨砺中,由具体而微的术与器的层面,不断体悟、体会出来的。可以说,先做到了“尽精微”,后收获了“致广大”。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一是弘扬“沂蒙精神”,推动帮扶工作解之有道。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万事有解”不仅是一种工作理念,也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一种工作方法。2024年1月,我担任蒙阴县常路村第一书记后,正好碰上省市重大项目—董梁高速的占地征迁。项目涉及常路村498个坟头需要搬迁,不仅牵扯群众切身利益还涉及传统观念。我与村书记利用春节期间在外人员返乡的机会,挨个上门做工作,一趟不行就两趟,两趟不行就三趟,终于说服群众同意搬迁坟头。前期大量的基础工作为搬迁提供了有力保障,群众意见统一后,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498个坟头的搬迁任务,没留下一点尾巴,没出现一起信访。
通过化解这个难题,我深刻体会到,党群同心是沂蒙精神的精髓,“万事有解”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情怀和担当,不辞辛苦、不嫌麻烦、不怕困难,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群众不满意不放手,树牢群众观点是“万事有解”真情帮扶的根本。
二是践行“四个千万”精神,推动帮扶工作解之有招。2021年11月,我担任蒙阴县银麦村第一书记。当时,关系周边3000多人出行的、长1.5公里的村庄主干道破损严重,雨天一身泥、旱天一身土,群众意见很大,多次拨打12345热线。经积极争取,我们邀请到临沂市交通局负责人现场调研,获得了“四好农村路”项目支持。但是,“四好农村路”每公里只补助20万元,要修一条8米宽沥青路的造价每公里在100万元以上。我和村书记坚信没有办不成的事,一趟一趟地跑市里、到省里,又争取到乡村振兴局的32万元资金。即便如此,还有一部分资金缺口,我和村书记通过发动群众的办法解决,村党支部领办施工队,利用本村池塘清淤挖出来的泥沙,自行修建了部分路基,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通过化解这个难题,我深刻体会到,起源于浙江省的“四个千万”精神,是第一书记最好的工作方法,那就是为了村集体和群众利益,需要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还可能遭遇到千辛万苦。在基层工作,遇到一时的不被人理解,甚至被冤枉和委屈,我们既要有理想主义的坚守,也要有现实主义的清醒,还要有为民服务的情怀。
三是铭记“老区情义”,推动帮扶工作解之有效。作为第一书记,要走访慰问群众,关爱村里的“一老一小”,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必须要妥善解决慰问物资的来源问题。除了向以前的老同学、老乡亲寻求支持外,我还联合临沂市以及蒙阴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性的开展了“食品抽检合格备案货品”联合捐赠活动,累计捐赠货值10万余元。捐赠的货品,一部分用于补充“两山超市”,开展村民积分管理;一部分用于开展乒乓球比赛和文化晚会的奖品;其余的,全部用于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村里的老党员。此外,红十字会、公益基金会等组织也是重要的争取对象。
通过化解这个难题,我深刻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群众,满心挂念着老区发展,运用好创新思维,就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能找到用小钱办大事、甚至不花钱也能办成事的金钥匙。
浸染在沂蒙这片红色热土,体悟着沂蒙人民用热血铸就的沂蒙精神,历经两年多的基层锻炼,我现在的感受是:心中有情、帮扶有路、脚下有劲。这种情,是血浓于水的,是对老区人民感恩回馈的至性至情。这条路,是与基层干部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手拉手、心贴心,共同打造的“万事有解”之路。这股劲,是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向上接引助力、向内挖掘潜力、向外招引势力,同向发力、久久为功的绵绵之劲。最后,满心期待能够为沂蒙老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