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教育
  • 文旅
  • 住建
  • 发布
  • 舆情
  • 诚信山东
  • 山东省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
logo 理财
  • 中宏网山东首页 >
  • 财经 >
  • 理财 >
  • 正文

美债收益率高企引发关注

2023-11-13 09:46:22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在美联储仍旧一如既往地为美国经济“站台”,且拒绝对降息问题“松口”的同时,美债收益率走高的现象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11月7日,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对债券市场来说,美国国债收益率近几周的飙升无异于一场“地震”。沃勒表示,美国政府借款的增加提升了对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而美联储为未来几个月再次加息留有余地。然而,债市收益率上升导致金融环境收紧,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加息的动力。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同日也表示,将关注美债收益率走势,以权衡对政策的影响。他还预计,将看到金融条件继续收紧。

  10月1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时也明确提及美债收益率走高。他说,加息的意义在于影响金融状况,而近期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正导致金融状况收紧,有必要观察接下来的发展态势。他还表示,通胀水平能否朝着目标持续下降还有待观察,这也意味着美联储仍将保留进一步加息的可能。当被问及最近借贷成本的飙升是否可以取代美联储的进一步加息时,鲍威尔补充说:“在边际上是可以的。”

  随后,在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议息委员一致同意保持利率不变。这是美联储年内首次连续两次暂停加息,也是年内第三次暂停加息:6月美联储曾首次暂停加息,并在7月温和加息25个基点。随后,美联储在9月和11月例会上连续两次保持利率不变。为了遏制通胀,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经加息11次,累计加息幅度高达525个基点。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债收益率的大幅飙升已经引发投资者的不安。美国国债收益率对于决定整个美国经济的借贷成本至关重要,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迅速上升,会导致金融环境收紧,家庭和企业借贷成本上升——这些都会加大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数据显示,10月,基准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16年来首次触及5%,相对于7月美联储首次暂停加息之时,该收益率已经走高了近1个百分点。

  11月以来,尽管美债收益率已经回落,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4.55%,但这并未打消市场的担忧情绪,不少投资者仍考虑美债收益率是否会重拾升势。本周以来,美债收益率下降势头再度出现停滞迹象,具体而言,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10.2个基点报4.947%,5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9.2个基点报4.596%,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7.8个基点报4.65%,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4.9个基点报4.812%。

  曾被誉为资金“避风港”的美国国债价格,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大幅波动,其背后除了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美国债务负担加重等因素,美国经济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更是关键所在。

  近来,包括鲍威尔在内的多位美联储官员不约而同地关注美债收益率上升,且一直在强调货币政策的收紧,这使得市场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有了更多猜想。不少经济学家表示,根据多位美联储官员的此前表态,这些可能表明美联储没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利率。未来,美联储保持高利率水平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期更短,且明年快速降息的概率正在增加。(记者 莫莉)

素材源:蒋梁
编辑:魏源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说山东

  • 浪漫含苞待放 平阴邀您来此遇见“玫”好

阅读排行

  • 山东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较快增长 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山东省全力推进“双碳”工作,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 山东“博新岗位”年薪最高12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最高300万元
  • 济南市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举行“我的城市我的家,文明泉城我先行”主题行动
  • 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青岛举行
  • 探班2025年趵突泉迎春花灯会花灯制作现场
  • “秦琼祈福·灯映龙潭”乙巳年秦琼祈福文化活动暨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盛大启幕
  • 定格荣誉时刻,速来看这些大奖花落谁家!
  • 2024山东省“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枣庄会场) 暨冠世榴园青檀寺景区“开园焕新”启动仪式举行
  • 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