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探索,也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才是宝贵资源,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端创新金融人才引领,也需要一大批训练有素的技能型人才支撑。在金融和职业教育“双创新”的时代机遇下,金融人才培养机构应充分发挥金融学科的职教基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金融机构的资源禀赋、区域协同发展的融合优势,通过提高需求画像精准化程度、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产教融合标准化程度、整合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化发展,为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建链、凝链、强链、补链,实现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链式”协同。
组建数字金融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提高需求画像精准化程度,为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建链。转变从学校“上游”到企业“下游”的“流水线式”用人模式,让企业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学校“上游”人才培养环节,将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前置。通过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链接企业、学校、行业,采用“新文科+新工科”的创新教育模式,通过“细化明确产业需求、书院机制对准需求、产教融合满足需求”为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建链;将产业对高技能金融人才的需求细化,分析岗位(群)职业能力需要具备的知识性软实力和技能性硬实力,明确匹配专业核心课程,引入金融科技前沿技术。以书院制整合金融学院、营销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资源,通过“人工智能+”赋能营销、大金融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平台聘请企业导师,发挥企业导师的实操技能,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切实推进“三教”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建设数字金融产教融合共同体,提高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为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凝链。整合资源,培养具备应用高水平研究大学科研成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助力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精准匹配人才需求。发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的优势,建设数字金融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实体化运作。支持职业学院在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中发挥“中试车间”的作用,促进数字金融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融合;发挥数字金融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信息资源优势,鼓励职业学院助力金融领域龙头企业联合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职业学院基于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协同育人、联合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服务金融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申报数字金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示范专业;发挥职业学校“中试车间”的作用,结合企业中数字金融岗位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加大训练力度及实习时间,积累实践经验和客户。
制定产教融合共同体及职业能力标准,提高产教融合标准化程度,为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强链。职业院校联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中需要明确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基于科研成果培养的高技能金融人才的竞业限制等相关责任权利义务。构建实体性嵌入的制度框架、明确标准体系,优化重点性支撑的政策保障,助力产教融合由松散耦合转向实体嵌入。通过发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和示范效应,研究制定团体标准,推进数字金融职业教育实践创新。组织企业、学校编制数字金融岗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的地方标准,规定数字金融从业人员完成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明确对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加强数字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标准的推广应用。通过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的宣传培训,传播标准化理念、知识和方法,供企业用于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评估,也可作为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参照;研究制定数字金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标准,明确共同体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职业学院、龙头企业等成员的权利义务,促进校企双向奔赴、双向赋能。通过金融创新和职业教育创新“双示范”,总结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优秀案例,论证在全国的适用性;将数字金融领域的职业教育实践总结提炼,形成示范效应,创新职业教育理论,并向全国商科类院校推广应用。
发挥区域数字金融产教融合联盟作用,整合资源促进区域发展协同,为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补链。打破城市行政边界,通过跨学科融合、构建专业群、研发方案设计的“中试车间”解决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对职业教育空间布局进行探究。发挥地方特色职业教育优势作用,将“有用教育”对接“有效市场”,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城市群金融产业协同发展。发挥数字金融产教融合联盟理事及成员单位优势,协同区域内业界、学界进行横向和纵向多维度融合,为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补链;通过数字金融产教融合联盟的协同,带动金融企业的协同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的大量系统测试和模型训练内容,以横向项目方式与职业院校合作,发挥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优势,提供学生数字技术演练的实习机会,降低金融机构成本;建立数字金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整合数字金融产教融合共同体、区域数字金融产教融合联盟资源,组织院校、公司和行业协会通过日常教学培训录制视频建立资源库,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制式与非制式相结合的专业精品课程。(作者 马雷 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