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癌症现状:挑战与希望并存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约为2000万,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仍是主要威胁。而随着癌症早发现、早治疗及科学治疗方式的应用,全球癌症5年生存率逐渐提升,部分癌种(如早期乳腺癌、甲状腺癌)生存率超过90%。癌症不再是“绝症”,而逐渐成为可预防、可治疗、可管理的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这意味着近一半的人群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早期干预等手段降低癌症风险。
二、科学预防,主动规避致癌因素
癌症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主要是为了鉴别、消除危险因素和病因,预防癌症的发生,降低患癌风险。二级预防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主要有防癌体检,做好癌症的筛检普查,监测高危人群,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根治癌前病变。三级预防针对的是肿瘤患者,主要指通过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如果大家能够增强防癌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从源头上预防至少40%的癌症,也就是一级预防。
三、做好一级预防,防癌于未然
首先要远离致癌因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30-50%的癌症可以通过消除或尽量减少接触危险因素来预防。致癌因素主要包括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物理辐射、遗传易感性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肺癌病例中有80-90%患者是主动或被动吸烟引起的,戒烟可降低肺癌风险;避免过度日晒可减少皮肤癌风险;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而大部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由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发展而来。
其次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减少加工肉类的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规律的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能预防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四、重视定期筛查
低剂量螺旋CT可以筛查肺癌,乳腺钼靶+超声联合可以筛查乳腺癌,胃肠镜检查可以筛查胃肠道肿瘤,宫颈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宫颈癌等。抗癌不仅需要医生的规范治疗和指导,更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我们每个人都是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健康体检和癌症筛查,做科学防癌的践行者。(通讯员 郝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