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3月6日电 曲阜师范大学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如何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上得到支持的同时更在精神上得到滋养,找准“五条路径”,推动协同并进,以理想信念为引领,以情感浸润为重点,以朋辈携行为关键,以技能提升为支撑,以职业发展为抓手,实现了物质资助与精神滋养的双向融合,放大资助育人效应,护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注重思想引领,聚力培根固元
学校立足师范办学特色,聚焦师范生群体加强思想引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教师博物馆、建设师德师风基地。依托特色平台与资源,开展好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与师德、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现场教学,引导学生涵养“大国良师”理想、树好“躬耕教坛”志向。着眼增强思想引领的实效性和感染力,用好多元载体、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学校原创主题舞台剧《夫子》,聆听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师德宣讲,观看学校大学生师德宣讲团排演的师德微话剧,让学生们感受教师榜样的力量与温度,增强争做“四有”好老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注重情感浸润,提升心理韧性
学校坚持把心灵滋养、情感浸润作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系统的心理测评手段,为每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帮助识别心理健康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心理支持。坚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融合,发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育心育德元素,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包括以励志为主题开展心理画活动、在“描绘”心理之花的过程中“绽放”青春之花等,提升了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业、生活和成长中找到平衡。
注重朋辈携行,创新结对共进
学校创造性开展“爱心传递·朋辈导师”系列活动,在两年间选拔、培训了近150名优秀朋辈导师,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有效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乐观向上的内在动力,分享学习与工作经验心得,起到“授人以渔”的良好作用。同时,各学院结合实际打造特色的朋辈教育活动,例如,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双学导 双护航”行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地理与旅游学院举办校友讲堂活动,围绕学生的学业和就业献智献策;工学院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朋辈育人”,助力开展新生思政教育。此外,学校邀请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校友,与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起“一对一”的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实现携手共进。
注重实践拓展,融入专业特色
学校通过“一院一品”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推出系列实践活动,拓展第二课堂空间,做到精细化设计、精准化组织、精心化实施,创新特色平台与载体,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活动效果,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类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学理论”“读经典”“讲出来”“动起来”四项工作,打造好“高扬旗帜 育人铸魂”思政类师范生素养涵育工程;音乐学院紧扣“展演红色经典剧目 涵养学子家国情怀”的主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艺术教育资源,将红色经典剧目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生动教材,充分发挥好文化艺术的实践育人功能。
注重就业育人,抓好多维赋能
学校围绕促进师范生实现对口就业、高质量就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教师梦,聚焦学生就业提供多阶段、多层次的护航赋能,在生涯教育阶段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引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在求职应聘阶段举办就业训练营系列活动,助力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形势、提升就业能力;在就业季主动对接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开好教师招聘专场,携手合作打造师范生就业“绿色通道”;在毕业生离校上岗之前为其讲授就业公开课,从涵养职业道德、就业法律权益等角度开展专门宣讲和解读,做到“扶上马,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