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3月16日电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化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践,凝聚高校青年智慧力量,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关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发展的意见》,3月14日,“青春志愿行,共话泉城分类新风尚”大学生垃圾分类共话会在长清举行。本次活动由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共青团济南市委联合主办,长清区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共青团长清区委、长清区城管局协办,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爱民,济南市城市管理局生活废弃物管理处、市智慧城管服务中心、共青团长清区委、长清区大学城管理委员会、长清区城管局以及12所高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聚焦末端治理,共探前端宣教新实践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济南市第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厂及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全链条体系。
多方协同,构建志愿服务生态链
座谈会上,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12所高校团委负责人聚焦垃圾分类前端宣传教育与志愿服务创新进行“经验分享”。长清区大学城管理委员会、长清团区委、长清区城管局分别代表职能部门就“共话合作”谈建议、提想法。
各高校团委老师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分享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的举办经验,并提出意见。山东师范大学老师提议成立相关组织,搭建高校间沟通合作的桥梁,将参观活动常态化开展,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末端处理的过程,让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党课、团课相融合;山东中医药大学老师提出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对分类设施做美观化的设计引导同学们主动参与分类;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老师建议发挥高校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将各高校分类环保活动品牌化,开展更多有特色、有文化、有传承意义的宣教活动;齐鲁工业大学代表老师提出实践活动依托时间节点,通过营造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氛围,帮助同学们树立环保意识;山东交通学院代表老师建议制定奖罚措施,引导同学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山东女子学院代表老师、山东管理学院代表学生提出多举行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如开展市集、短视频大赛、21天养成良好习惯活动等等,帮助同学们形成分类习惯;山东劳动技术职业学院的老师提出将垃圾分类实践纳入到本校的特色劳动课以及共青团主题活动中来;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代表老师建议官方出台针对大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画册,共享宣传资料;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师提出可以将垃圾分类的行动纳入文明宿舍考评,相关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代表老师站在学生角度出发建议分类宣传要形式多样,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方便让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参与。
青春责任,从“金点子”到“实举措”
垃圾分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场社会治理的变革中,大学生群体作为一支生力军,在践行传播时代文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悉,自2023年6月省市一体化垃圾分类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启动以来,驻济高校已逐渐成立“泉”心全力垃圾分类志愿者团大学生分团”,注册志愿者突破1.3万人,形成“高校联盟+志愿服务团”协同发展格局。
最后,黄爱民同志总结表示,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将对各高校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一一进行梳理、研究、解决,对大学生团体助力济南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勉励。聚焦“整合社会资源赋能高校志愿服务”,他从三个方面谈了想法和意见:一是推动“政-校-社”资源联动。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将联合团市委为各高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参加各级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提供技术支持;支持环卫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践基地,鼓励高校与社区结对服务,对于优秀的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将积极协调社会力量提供支持。二是提升服务效能。鼓励高校大学生团体利用专业优势,设计制作垃圾分类公益海报、垃圾分类艺术节目、开发垃圾分类服务程序等,积极赋能社会分类实践。三是培育专业力量。今年,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将扩容“垃圾分类宣讲团”规模,邀请高校学者、业内专家,开展案例研讨和情景模拟教学等,希望广大师生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泉”心全力垃圾分类品牌特色项目。
垃圾分类不仅是“指尖的文明”,更是“青春的责任”。无论是高校的“创意突围”,还是对社会资源的“破壁融合”,都在诠释“泉城新时尚”的青年担当。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以本次共话会为起点,将今日的“金点子”转化为明天的“实举措”,共同绘制泉城垃圾分类的青春长卷。(通讯员 蒋霞 宋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