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教育
  • 文旅
  • 住建
  • 发布
  • 舆情
  • 诚信山东
  • 山东省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
logo 企业资讯
  • 中宏网山东首页 >
  • 商业 >
  • 企业资讯 >
  • 正文

张联东执掌洋河股份一年多“陪跑”高端市场 市值跌掉800亿

2023-05-18 09:10:57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白酒老三似乎又有了更大的梦想……

  5月12日,洋河股份(002304.SZ)董事长张联东应邀出席某活动时,在发表《从中国品牌梦到世界品牌梦》的主旨演讲中称,“消费冲击力,在敦促我们走向世界。”

  据了解,这是今年以来张联东的第二次公开场合表达,洋河要出海外寻梦的心声。两个多月前,他曾发出酒企组团出海“一起飞”的倡议。

  事实上,洋河开拓海外市场的欲望,在掌门人张联东的身上,要远强于他的“前任们”。

  2021年2月份,接棒洋河股份董事长一职的张联东,十分清楚海外市场的增量意味着什么?或能为他和洋河的高端化赢得些时间。在国内白酒市场的存量博弈下,力推高端化、名酒化策略的河洋,不可避免要与“茅五泸”贴身肉博。

  券商研报显示,2022年“茅五泸”已占据了94%的高端白酒市场份额。一直缺乏高端市场话语权,靠中档白酒海之蓝起家的洋河,要与“茅五泸”抢食,恐怕一时半会儿难占上风。

  数据显示,2022年洋河股份收入突破了300亿元,虽保住了白酒老三的名次,但高端白酒产品难起量的痛点,一直挥之不去。

  其中,价格100元以上的中高档酒,贡献了近九成营收,而代表洋河迎战“茅五泸”的M9、手工班、头牌苏酒等产品的销售数据,在年报中只字未提,“陪跑”的概率较大。

  反映在盈利能力上则更突出,去年挣了94亿元的洋河,也没能守住净利润排名老三的名次,反输给了营收排名第五的泸州老窖(000568.SZ),后者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250亿元和104亿元。挣钱能力不敌老五,恰恰证明了洋河这位白酒老三的“虚胖”。

  好在,二级市场早就给出了诊断结果——1000亿元的市值差,对比泸州老窖3100亿元市值,洋河股份仅为2100亿元。甚至营收、净利润与洋河尚有差距的汾酒(600809.SH),市值都高达2800亿元。

  截至5月15日收盘,洋河股份报收144.49元,较2021年2月23日张联东当选董事长时200元(前复权)的股价,每股已跌掉55.51元,折合市值缩水837亿元。

  这意味着,一季度增速在“茅五洋泸汾”中名列倒数第二的洋河股份,想短时间内发力海外市场,另辟蹊径,亦难治洋河缺乏高端市场话语权的“虚胖症”。

  虚胖的老三

  数据显示,2022年仅次茅台1200亿元和740亿元五粮液的洋河股份,突破了300亿元的营收大关,保住了白酒老三的名次,而汾酒和泸州老窖则分别以260亿和250亿元的营收紧随其后。

  细化盈利能力看,老三洋河94亿元的净利润不敌净利润104亿元的泸州老窖。缺乏高端产品支撑的洋河就这样轻松的,被营收相差50亿元的泸州老窖反超,进而证实了白酒老三洋河的“虚胖症”。

  反映在毛利率和二级市场股价上则更是如此,2022年洋河与泸州老窖的毛利率分别为77%和88%,相差11个百分点。

  也就有了二级市场对洋河股份给不出老三应有的礼遇,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似乎更受欢迎。

  截至5月15日收盘,洋河股价144.49元,市值2177亿元;泸州老窖股价215.88元,市值3178亿元;汾酒股价235.33元,市值2871亿元。与后二者的市值差距分别约为1000亿元和800亿元。

  洋河股份尽管营收规模在2022年保住了白酒老三的名次,但其2100亿元的市值反而被泸州老窖和汾酒轻松超越的事实,验证了二级市场对洋河的“虚胖症”是存担忧。

  再对比一下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则会发现二级市场的担忧是不无道理。

  在“茅五洋汾泸”中,茅台、五粮液遥遥领先,洋河股份虽保住行业第三,但营收增速均不敌汾酒和泸州老窖,与汾酒差距已经缩小至20亿元区间。

  数据显示,一季度贵州茅台以388亿元营收稳居首位,五粮液(000858.SZ)311亿元营收位列第二,洋河股份、汾酒及泸州老窖的座次争夺战加剧。

  一季度,泸州老窖的营收约为76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约为37亿元,同比增长29%;同期,汾酒营收约为127亿元,同比增加20%;净利润约为48亿元,同比增长30%。

  对比之下,洋河股份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却落在了后头。一季度,洋河股份的营收约为150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约为58亿元,同比增加16%。

  需要指出的是,洋河股份在2021年才扭转营收连续两年下滑的颓势。要命的是,汾酒和泸州老窖均实现了超20%的营收增速。

  照此增速下去,与汾酒、泸州老窖本就差距不大的营收水平,洋河不出两三年就有要拱手相让白酒老三的名次。今年一季度汾酒与洋河的营收差距已收窄至23亿元,去年年底的差距为40亿元。

  事实上,与汾酒营收差距缩小的同时,支撑洋河全年业绩的“子弹”——合同负债也被打掉了近半,方勉强取得了一季度16%的营收增速水平。

  据一季报,洋河股份的合同负债则从今年年初的137亿元降至一季度末的70亿元,释放了约67亿元的合同负债,用于支撑一季度的业绩。

  同期,泸州老窖和汾河分别只释放了约8.41亿元和约27亿元的合同负债,增长成色均比洋河更足。

  就在“虚胖”的洋河让二级市场存担忧的同时,迷上理财的洋河又踩上“信托雷”。

  今年3月17日,洋河股份一纸公告透露,又有信托暴雷了——涉及2亿本金未收回。按计划,3月1日,上述两笔信托投资全部到期。

  洋河股份表示,受托人中航信托近日发来信托计划延期公告,目前洋河投资除收到投资收益1376.3万元外,信托产品本金2亿元及在2021年12月20日之后的预期收益未收回。

  此前,洋河股份2021年因信托理财计提2.5亿减值,由于对多家地产公司仍有风险敞口,至今让投资人捏了把汗。

  年报显示,2022年洋河发生的委托理财额140亿元,余额为82.8亿元。其中,洋河预计存在无法收回本金的委托理财额高达2.65亿元,分别是中航信托涉及2亿元,中信信托6500万元。

  洋河,你就不能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省点心么?

  40亿营收被调剂至2022年

  市值掉队千亿的同时,河洋股份又在财技上大显“身手”。

  据年报,2022年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8.76%,其中,白酒收入293.39亿元,占营收的比重高达97%;对应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09亿元,同比减少59亿元。同期的销售量为19.5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1万吨。

  这一反映洋河真实销售收到现金的数据,似乎并不支持去年营收所谓两位数的增长。因为在2021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也已经高达368亿元,对应当年的白酒销售量仅为18.4万吨。

  由此引出了一个颇为诡异的现象:洋河股份2021年明明收到了超368亿的现金,营收却仅为254亿元,同期收到的现金远高于营收约114亿元。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企业真金白银的收现能力的体现,正常的情况下,会高于营收但又不会太高,这种状态下产品的议价能力强应收账款少,预收账款合理。”华北某券商白酒行业分析人士解释称,“通常指一年内收到与销售相关的全部现金,也包括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和回收之前的应收账款,但鉴于白酒行业先款后货的惯例,赊销的应收账款是不会太高的。”

  数据显示,2021年洋河股份的合同负债158亿元,较上一年的88亿元,增加70亿元;同期,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6.7亿元,较上一年的6.2亿元仅增加0.5亿元。

  据会计准则,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当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

  鉴于白酒行业的实际情况,上述公式中的后两项数值均较小,因此在洋河股份的营收推算中暂可忽略。那么,洋河股份2021年的营收就等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剔除上述公式中前两项的影响额。

  也就是说,368亿元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去70亿的合同负债增加额,再加上0.5亿元的应收账款增加额,测算出2021年洋河股份真实的营收水平约297.5亿元,比公布的254亿元营收高出43.5亿元。这意味可能有40亿级别的营收被隐藏了。

  据了解,通常的隐藏业绩的手法是多计存货、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和应付账款。

  数据显示,2021年洋河股份存货168亿元,较上一年的148.5亿元,增加19.5亿元;合同负债158亿元,较上一年88亿元,增加70亿元;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合计增加约5亿元。三项合计增加约100亿元。

  再结合2022年报附注中的现金流表补充资料,2021年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109亿元,同期,经营性应收账款项目的减少-2.3亿元。

  上述经营性应收账款项目的减少-2.3亿元加上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109亿元,同样接近106.7亿元。接近洋河股份2021年存货、合同负债、应付账款三项合计增加约100亿元的情况。

  接下对洋河股份2022年的消费税推算,则可进一步发现2021年被隐藏业绩的蛛丝马迹。

  年报显示,消费税税率是按销售金额的20%,加上销售量的每斤征收0.5元。2022年洋河白酒销售量19.5万吨,白酒销售额293亿元,平均每万吨销售额为15亿元。

  按上述消费税率测算,293X0.2+19.5X2000X0.5=60.55亿元。而年报显示的消费税,2022年为36亿元,收到待抵扣的消费税2022年673万元,应付税费中的消费税,2022年为2.3亿元。

  即使将2022年消费税36亿+应付消费税2.3亿+税费返还0.0673亿元,三项合计仅39亿元,与按年报披露的消费税税率测算出来的60.55亿元消费税,相差约21.55亿元。

  按每万吨白酒销量对应缴消费税3.1亿元和15亿元销售额计算,相差21.55亿元的消费税应对的白酒销量约7万吨,销售额则为105亿元。

  最神奇的一幕就此出现了,洋河2021年存货、合同负债与应付账款的增加额约100亿元,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与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的合计106.7亿元,以及2022年消费税差额对应销售额105亿元,三者均较近。且明显高于2021年可能被隐藏的40亿元营收。

  综合上述多组数据相互验证,洋河股份2022年293亿元的白酒营收中,或至少有40亿元来自于2021年被隐藏的营收。由此可见,2022年洋河股份营收所谓两位数的增长是存在财技操纵的可能。

  “陪跑”高端化

  张联东也是“生不逢时”!

  他没赶上洋河最好的时候,却赶上白酒行业最难的时候——存量博弈下的马太效应。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洋河股份从一个年营收几亿的地区小酒企成长为今天超过300亿元的新兴名酒上市企业。

  经历过高速增长奇迹后的洋河,多年停在“营收第三,市值第五”的原地。反映出在进入白酒新环境下,市场对洋河这位“虚胖”的白酒老三的成长性缺乏信心。

  一年多前,张联东接棒洋河掌门人的位置,此时的他比任何一任的前任,都渴望二级市场尽早改变对洋河估值的看法。

  于是,在张联东的持续高端化、名酒化策略下,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日子里,洋河虽拼尽了全力,但净利润仍拼不过,比它营收还低50亿元的泸州老窖。

  “在白酒行业的马太效应下,高端白酒市场已经被‘茅五泸’占据了超九成份额,留给其他一线酒企的市场空间很小了。”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加之白酒的特点是中档次高端向上拓展难,高端下沉却很容易。比如下沉千元区间的‘茅台1935’,仅一年就轻松突破50亿大关。”

  据悉,“茅台1935”于2022年1月18日上线,被视作抢夺白酒千元价格带的新“入局者”。截至2023年1月9日,“茅台1935”已突破了50亿元销售大关。

  目前,洋河的高端产品有梦之蓝M9、梦之蓝手工班、双钩的头牌苏酒,但洋河从未对外披露这些硬刚“茅五泸”的销售数据,或许是很难看,只充当了一个“陪跑”的角色。在年报中只粗略地将其归纳到价格100元以上的中高档酒。

  按白酒市场档次划分惯例,100-300元为中端酒,300-500元中高端酒,500-800元为次高端酒,800元以上称之为高端酒。

  而洋河“独创”100元以上的中高档酒划分,直接囊括了次高端以上分类,或意在屏蔽其在高端市场缺乏话语权的痛点,以及掩盖张联东喊了一年且建树不多,只在“陪跑”的高端化。

  众所周知,在高端市场是白酒必争之地,券商研报显示,高端白酒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2022年“茅五泸”高端白酒收入市占率分别为57%、30%、7%,高达94%,若“茅台1935”再持续放量,留给洋河等一线酒企的份额会越来越少。

  “白酒行业在2017年后步入‘挤压式’增长时代,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马太效应明显,品牌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洋河品牌深度不够的缺点一直存在。”上述分析师指出,存量博弈的市场下,洋河的竞争力就明显力不从心了,缺乏高端市场话语权的洋河,二级市场自然就不会给予其头部白酒的估值待遇。

  国海证券研究所一篇分析文章认为,洋河市值被低估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中一个是过去因行业原因,公司中档产品收入占比过高,导致市场向次高端升级的过程中,业绩弹性无法快速释放;洋河自身管理和组织调整也存在问题,譬如组织架构、激励制度、渠道模式和品牌序列的梳理等方面。

  就在高端化进展缓慢的同时,洋河“根据地”的江苏省内市场,又面临对手今世缘抢食的压力。

  数据显示,2018年以前,洋河股份的主要市场都在江苏省内,营收占比都在一半以上。但自 2019 年以后,省内销量遭到其他白酒品牌的冲击,当年下半年省外营收占比开始超过省内市场。

  年报显示,2022年,洋河股份省内贡献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15.2%;省外市场贡献营收165亿元,同比增加22%。根据地省内销售增长明显低于省外,这主要是来自于今世缘的冲击。

  2015 年今世缘江苏省内市场的营收体量不足洋河四分之一,到了2022 年,今世缘省内营收达到 73亿元,已经超过洋河省内营收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今世缘的核心产品恰好是洋河发力的中高档白酒市场。2022年,今世缘300元以上的特A+类产品营收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25%,高出河洋中高档产品22%同比增速3个百分点。

  显然,相较于茅台、五粮液甚至汾酒动辄几十年的悠久历史,洋河进入头部行列的时间还很短,想要高端化、名酒化,不仅是一个长期的“陪跑”过程,同时,还要提防今世缘对其“后院”的蚕食。这些都是张联东不可忽视的压力。(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素材源:林凡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说山东

  • 浪漫含苞待放 平阴邀您来此遇见“玫”好

阅读排行

  • 山东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较快增长 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山东省全力推进“双碳”工作,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 山东“博新岗位”年薪最高12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最高300万元
  • 济南市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举行“我的城市我的家,文明泉城我先行”主题行动
  • 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青岛举行
  • 探班2025年趵突泉迎春花灯会花灯制作现场
  • “秦琼祈福·灯映龙潭”乙巳年秦琼祈福文化活动暨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盛大启幕
  • 定格荣誉时刻,速来看这些大奖花落谁家!
  • 2024山东省“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枣庄会场) 暨冠世榴园青檀寺景区“开园焕新”启动仪式举行
  • 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